当你走进湖北武汉“花帝艺房”花店,看那地上摆的、墙壁上吊挂的,展架上陈列的件件作品,它们不是自然的鲜花,而是手工制作的仿真花,小的只是一个透明的玻璃器皿中的一束,大的也有气势磅礴的组合造景,处处透着一种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韵味,让人见了有种亦真亦幻的感觉。那金黄的象征“蒸蒸日上”的向日葵、那艳红的“翘首以待”的吉祥鸟、红牡丹,还有那纯白的郁金香、百合、卷边玫瑰,乳白的小玫瑰,翠绿的苹果、浅蓝的“蓝色的梦幻”,绚丽夺目,多姿多彩,惟妙惟肖。这些精湛的作品都是出自花帝艺房主人苏艳玲之手。
苏艳玲出生于1968年,性格爽朗、真诚待人,喜欢广交朋友。她11岁失去了父亲,母亲一人抚养着她们兄妹四人,母亲坚强的性格对她的成长和在事业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有着很大的影响。她1984年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在武汉干临时工,当过油漆工、刷石灰工、长途汽车售票员、导游。1986年年底她母亲找人说情并借了1000元作集资,让她进了和平工艺厂。由于她不怕吃苦,别的女孩不能做的事她都干,不管什么脏活累活,她毫不推辞。厂长看她办事积极,便把她调到染色房,搞人造花染色工艺,这是人造花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技术性强、要求高。由于她头脑灵活,又踏实肯干,很快熟悉了工艺,干得很不错。后来厂长又调苏艳玲负责市场销售,她跑了一年,深感自己的文化水平低,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于是她从有限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购买书籍,并参加自修班学习,每日白天上班,晚上赶到学校听完两个小时的课,然后搭车回去,到家已是深夜了。这样坚持了两年的时间,苏艳玲的文化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为她在从业的道路上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1988年11月,年方20的她,独自办起了工艺厂,没有启动资金,她母亲姑夫又帮她凑了4000块钱。凭着在和平工艺厂学到的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她加工的单支人造花产品渐渐销到武汉及全国许多大小商场。1991年11月,为了扩大厂房苏艳玲与和平乡政府联合办起了雅新工艺厂,她当了厂长,成天忙里忙外,抓生产,跑销售,搞得红红火火。从建厂到1994年是她办花厂最兴旺时期。这期间,她光荣地入了党,当上了洪山区政协委员,武汉市女能人,还上过武汉电视台的七彩人生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1995年苏艳玲为了开发新产品,申请了十万元货款,开发生产叶脉工艺画挂历,但由于步子迈得太大,对市场的需求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生产的大量叶脉工艺画挂历市场销路很不好,当年卖不出第二年就全部报废了,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到1997年底工厂倒闭,她不仅一无所有,还欠了几笔债。由于苏艳玲一心放在事业上,整天跑里跑外,对家庭和孩子无法照顾,她的丈夫也与她离了婚。在前进的道路上摔跤了,几年来积累的资产全部赔掉了,但苏艳玲没有灰心气馁,她认真总结了几年来起步、发展、失败的经验教训,深深领悟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除了要刻苦勤奋之外,还必须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摸清市场的需求,不能盲目贪大求快,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幻想一口吃成胖子。她决心再从零起步,重整旗鼓,不获成功决不罢休。1998年她向妹妹借了一万元重新办一个小花店,起名为“花帝艺房”。她雇请了一个叫芬子的姑娘,承诺三年后帮她开一个花店,由于俩人的协力苦干,使得花店逐步发展起来了。与此同时,苏艳玲还带徒为友,几年来先后带出了30多名学徒,由于她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使得他们个个都成了人造花能手,也成了她的好朋友。三年过去了,花店发展了,她兑现了承诺,帮芬子开办了一个花店。她的花店也从只有一名店员,经营面积只有十余平方米,经营项目单一的小店,发展到现在有10名店员,经营项目包括仿真花,承接宾馆、酒店、家庭、会议、舞台装饰工程,制作艺术花车,由经营一个小店发展到两个店面。经营面积也达到330平方米,集生产制作、销售、培训于一体,成为武汉市插做仿真花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花店。营业额由最初每天一二百元到现在每天一两千元,固定资产比1998年扩大了十几倍,早已还清了债务。苏艳玲虽然没有上过专门的高等学府,但凭着她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她天生对美的领悟能力,以及刚毅和倔强的性格,虚心向艺高者学习,与同行切磋。经过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不断实践,不断吸收外来的营养,不断创新,如今她手制仿真花的工艺水平已近于炉火纯青。她所做的2001中国民间艺术节的舞台花卉、神龙公司2001在成都召开年会的会场花卉布置等工程,均受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