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插花艺术从最先实用性的佛前供花逐步发展演变成一门独特的花卉观赏艺术,在其漫长的历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发展期、低沉期、断层期,曾经有辉煌,也出现过颓废,对所有热衷于此道的人来说,是既有激动,也有遗憾。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插花艺术还没有一个强烈的个性,矗立于世界花艺之林,没有一个合盘总体的系列发展规划,特别是在插花教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显得较为薄弱,这就会造成这门国有的传统艺术后备力量的不足。从近年来我国举办的插花作品展看,并不是某些作品技不如人,甚至有些作品已接近和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但要从一门艺术发展的角度上看,光有这种技艺上的追求是不够的。我觉得插花艺术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说,它都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与其他类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国插花艺术要求发展、求创新、求个性,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首先要弘扬民族性;第二要反映出时代性;第三要鼓励独创性。冲破了这个时空性的问题,中国插花艺术的个性也就脱颖而出了。
一、弘扬民族性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而这种境界又是通过内省、直觉和体悟来达到的,久而久之,由直觉和情感、体验来作为超越现实,形成作品创作思考的一种最佳思维方式,这种情与景、意与象、形与神、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正是传统艺术的美学特征。这既可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点所在,也可说是传统艺术的不足,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宏观的、切入实际的基础教学体系上,就像我们今天从事的插花艺术,用现代人的话说是在艺术品味上追求过高,而在基础的普及教学上却显得苍白,这样就不能形成和建立起广泛的爱好群。所以要弘扬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式插花,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用于基础教学的中国插花艺术学习方法,即在教学理论系统方面的总结研究。这里所说的总结研究,就是一要继承前人的东西,二要溶入于新时代的风貌。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中华妇女兰艺社,就在继承和弘扬中国插花艺术的风格上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她们把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古画卷轴上的插花,复制下来,制成现成的可观作品,分属宗教式插花、宫廷式插花、文人式插花、民间式插花进行展出,为整理和研究中国古典插花的格式、器皿、运用场合等起到了推动作用。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古籍古文中来研究,从教学理论上来规范。比如在唐朝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就有许多实际的理论可借鉴用于中国插花艺术的理论研究之中,如其中谈到创作风格论的有《雄浑》、《高古》、《洗炼》等篇章;谈到创作技巧论的有《流动》、《委曲》、《精神》等等。这正是中国插花所需的“血液”,用这些现成完美的理论框架和前面的古典插花格式相结合,再加上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这不就是中国式插花的基础所在吗?但关键还要在这一基础上开拓出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具有中国固有风貌的实用性、普及性较强的插花教学理论,这样才能拓展和壮大插花爱好者的队伍,增强中国插花艺术的后备力量。
苏州市插花艺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