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的试验情况:我们进行牡丹催花试验多年。试材选取发育健壮的5年生盆栽牡丹和6年生大田牡丹。盆栽牡丹带盆放人恒温冷室处理,后移人温室催花。大田栽培的连根掘出后,用清水喷湿根部,塑料薄膜包裹,扎成捆放人冷室处理,一定时间后,上盆放入温室加温催花。温室夜间保持10至15℃,白天20至25℃。试验表明,用—8℃低温处理8天,牡丹因没受到逐渐降温的锻炼而遭到严重冻害,放进温室后逐渐干枯而死亡。5℃处理14天,放人温室后,花芽能慢慢萌发,但花原基败育,只生长枝叶,不能开花。用3℃处理8天后放人温室催花,只有少数顶花芽开花,但叶原基不发育,只是在花谢后叶子才逐渐长大。用0℃低温处理8天的试材,放入温室后仍只有植株上部少数花芽开花,叶原基发育不良,只生长出少量不伸展的小叶片。经过不同低温和不同处理时间的试验证明,用0℃低温处理14天,或夜间降至0℃以下的自然低温处理30天,其低温时数都达330小时以上,对打破牡丹休眠最充分,催花效果最好,花芽萌发率近百分之一百,枝、叶、花无异于正常季节开放的牡丹。若对休眠牡丹不作任何处理,从10月下旬放人温室,至次年3月上旬经4个多月或更长时间,则始终处于休眠状态。 二、催花原理试析:牡丹在北方气候下长期生长所形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从而安全渡过严寒的冬天。经过冬天自然低温的作用,休眠被打破,翌年春天便萌枝开花。 牡丹的休眠经一定时间的低温作用后即可被解除,这可能是由于低温能消除抑制花芽萌发的因素。但是打破休眠的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以0℃为宜。试验表明,不同品种,同一植株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花芽通过休眠所要求的低温时数并不相同。如0℃和3℃低温处理8天能打破花原基的休眠,而叶原基的休眠不能被完全打破,所以花开放正常而叶子发育不好或完全不发育,但当花谢后,叶子又能慢慢生长出来。这种现象表明启动叶原基和花原基发育的因子并不相同,两者要求的低温时数也不一致。或许当低温处理不充分时,花原基的发育对叶原基的生长有抑制作用。5℃处理14天对叶原基和花原基来说低温时数更不充足,但是花原基败育。当花原基败育后,失去对叶原基的抑制作用,经过补偿作用而使叶原基生长而又长出叶子。若低温处理充分,花芽的萌发率也高。反之,仅植株上部的少数花芽萌发。从以上可以看出,低温对打破休眠有质的作用,不经低温作用根本不可能开花。但是不同的花芽对低温的要求又有量上的差别。去年花卉报666期报道洛阳牡丹初冬开花的消息轰动全国。我们认为这个现象恰巧证明了我们的试验结论。因为当年是个“暖冬”天气,即夜间温度接近零度,足以使极少数品种的少数顶花芽勉强打破休眠,白天气温高达16℃,又达到了牡丹生长、开花的温度。因此,少数牡丹“暖冬”开花就是必然的了。不过只是植株上部少数花芽萌发,而且叶子发育不良。 三、催花成功的关键:关键之一是花芽要饱满充实。牡丹的花芽是混合芽,萌发后可形成枝、叶和花。叶芽开放后形成枝叶。可见枝、叶和花是以“原始体”芽的状态通过休眠期的。在催花过程中,牡丹芽的性质、质量、数量是与催花成败息息相关的。花芽分化通常在落叶前已完成。牡丹催花是基于花芽已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合格的花芽决不可能催出花来。只有当花芽内已经分化出花萼原基,花瓣原基,雌雄蕊原基后,才有可能催出好花。花芽的大小通常为1.5×0.5厘米以上。而小于1.0×0.5厘米者多为叶芽。 关键之二是打破休眠。催花即是开发非自然花期,而控制花期在很大程度上又与控制休眠密切相关。牡丹休眠特性研究越透彻,催花成功的把握就越大。也可以说,只要能控制住休眠,就可任意控制花期。另外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以代替部分低温处理的效应而打破休眠,启动花芽开放。 关键之三在于准确预计花期。牡丹不能按预期开花是催花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催花的温度变化幅度不是太大,开花期的误差至多3至5天。开花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催花温度的高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要通过多次试验才能准确预计开花期。 一般说,盆栽牡丹若要在元旦开花,则需在11月10日左右放入0℃冷室处理14天或稍长几天。处理后不经逐渐升温过渡即可放人温室催花。在温室夜间保持10至15℃白天保持20至25℃的条件下,经过28至32天就能开花。从大田移栽的牡丹进行低温处理的日期要比盆栽牡丹早17至20天。因移栽牡丹根部受到伤害,需要经17至20天的返苗期,这样经过45至50天的催花也能在元旦开花。若在“春节”前57至60天上盆催花,加强管理,则可在春节应时开放。若须“三八”节开花,则不需进行低温处理,因北方自然低温的作用已满足牡丹打破休眠的要求。若要“七·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