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原产我国,栽培历史已有一干多年了。牡丹变异性很大,珍品层出不穷。更奇异的是清《渊鉴类函》记载说,唐明皇沉香亭前一株牡丹,朝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同一株牡丹,花色一日三变,此说尚待证实。但单独开绿色花的牡丹确实是有的。宋朝时的牡丹珍品就有“欧家碧”(绿色花)。当时牡丹以黄、紫色最为珍贵,但绿牡丹出现后,以它那罕见的色彩成为牡丹珍品中的珍品。当今绿牡丹也时有发现;1962年5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御花园中的“昆山夜光”(白牡丹)有一株开过一朵绿花1974年,山东菏泽从天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一株绿牡丹,命名“绿香球”。 绿牡丹是怎样产生的呢?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的专家们,经过反复调查考证,认为绿牡丹之“绿”不是遗传,而是由病原菌类菌质体感染所致。他们发现只有在开绿色花的牡丹体内能分离到类菌质体,而其他花色的牡丹体内找不到。后来进一步证实,开绿色花的许多花卉如绿凤仙花、绿水仙花都与类菌质体感染有关。 类菌质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生物,它能引起多种植物病害,产生奇异症状。其实病原物引起花卉变异,如名闻世界的郁金香彩色花(彩条症),17世纪初荷兰就出现了,但直到20世纪才发现是病毒感染所致。近年来发现病毒感染引起彩色花的还有山茶花、桂竹香、三色堇、飞燕草等。 从上述情况可见,通过研究珍奇花卉与类菌质体、病毒之间的关系,利用这种生物学作用,来培育更多的名贵花卉,提高花木观赏价值将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