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园》以体现南京市与南宁市作为友好城市的情结为主线,营建以“一山一池一瀑二泉”为构架的自然山水园林,提炼“风雨桥”、“鸳鸯亭”、“双泉合一”三大典型景观,充分融入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全园景观突出绿色、生态以及浓郁的壮乡少数民族特色,植物造景以广西特色植物为主,南京代表性树种为辅,通过合理搭配,形成独具亚热带特色与南京地带特色相结合的景观。 全园只设立一个入口,入口即出口,道路系统采用回环式设计,通过以小见大的园林表现手法,有序地组织空间,采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段式展现景观,共规划设置入口铜鼓广场区、市花荟萃区、风雨桥鸳鸯亭主景区、湿地景观区、亚热带生态雨林景观区五大景观区域。 铜鼓广场入口设计成广场式,采用多种颜色的石块镶嵌地面形成一个半园形铜鼓图案;入口两侧分别对置一双石雕蚂拐;广场正对背侧设置三个大型石雕绣球形成对景。 市花迎宾南宁市市花是朱槿,市树是扁桃;南京市市花是梅花,市树是雪松。在铜鼓广场入园道路两侧配植两市市树市花,相映生辉,象征两个城市的友好之情。 风雨桥风雨桥为全园主景,与鸳鸯亭相得益彰。风雨桥又名廊桥,是广西侗族的代表性建筑,桥上有廊,廊前有亭,象征风调雨顺。桥体为全木结构,不用一个钉一铆,全部以用杉木凿椎衔接,体现了广西古老而又高超的木结构建筑工艺水平。 鸳鸯亭采用高处建亭的手法,利用钩湖土方以及桂林墨石于园址北面叠石堆山,形成全园最高控制点,并于山顶建亭。鸳鸯亭为双亭结合的木结构亭,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与风雨桥一致。 双泉合一理水是《永宁园》造园手法中最精妙之所在。双泉,一谓“邕泉”象征南宁市;二曰“宁泉”象征南京市。采用涌泉的形式从鸳鸯亭两个子亭的南侧分别涌出。两股清泉涌出后,顺地势流入亭南面叠石,汇成一小瀑,跌落一小潭,潭中小岛将水分成两道溪流,潺潺流下,经过两跌后最终汇入人工湖中。 湿地生态景观为了丰富水景,沿小瀑、溪流以及人工湖的滨水区域点植或带状种植鸢尾、金边露蔸、肾蕨等湿生植物;于浅水区搭配种植花叶芦竹、黄菖蒲、小叶紫莎草等水生植物;在人工湖中心区散点十余株花色品种不同的睡莲,形成陆地、湿地、水生植物自然过渡且层次、品种、色彩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亚热带雨林景观于入口广场两侧以及正面区域大量种植广西特色棕榈科、榕树类以及苏铁科植物,极力营造乔灌木、地被等植被结构丰富,攀缘、吊挂、附生等立体交叉种植,极具南宁地域特色的亚热带雨林景观。李志辉曾显傅文力图为鸳鸯亭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