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非洲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牡丹鹦鹅,备受养鸟人的喜爱。近几年我国引进了有五种牡丹鹦鹉。有黄牡丹、棣棠花牡丹、蓝牡丹、白牡丹和琉璃牡丹。牡丹鹦鹉在我国常见的有黑头牡丹鹦鹉和棕头牡丹鹦鹉、黄牡丹鹦鹉。牡丹鹦鹉又称情侣鹦鹉,属鹦形目,鹦鹅科。 牡丹鹦鹉体长约14厘米。头部黑褐色或棕色。嘴红色。眼围及其周围白色。颈部有赤黄色环节,上胸橙红色。背部和翼呈绿色。翼端黑色。脚灰色。尤其棕头牡丹鹦鹉,羽色艳丽,更惹人喜欢。黄牡丹全身黄色,煞是喜人。 习性: 野生牡丹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浆果为食。该鸟鸣声杂。性情较迟钝,容易捕捉。近年来人工饲养牡丹鹦鹉,已成风气。 特征: 黄牡丹:从头部到脸部为黑色,嘴呈红颜色,头部到胸部为黄色,腹部浅绿色,鸣声不太好听,但颜色对比明显,体长14厘米左右。 棣棠花牡丹:这是黄牡丹的变种,羽色较艳丽,嘴呈红色,背部明绿色,头部黄色还带黑色。 蓝牡丹:全身都为白色,但仍带有淡蓝色,此品种从日本引进,由日本培育成功。 琉璃牡丹:全身绿色为多,头部里褐色中混有红色,从头到身有美丽的琉璃色。 全身黄色的牡丹鹦鹉,有人也称黄牡丹。 性别: 雄鸟鼻粗隆,有锛儿头,头前端较尖,落杠姿态为直立式,喜鸣叫,活泼,尾羽呈尖端状,身材瘦长,用手摸泄殖腔,两耻骨间隙特别小,有尖状突起。 雌鸟鼻峰平滑,头部浑圆,头形较大,落杠姿态为卧式,发情期喜鸣叫,平时不太爱叫,尾羽为叉状,非常明显,身材短胖,用手摸池殖腔,两耻骨间隙大,可伸进手指,并有扁平感觉。 牡丹鹏鹉从表面不易区分雌雄,但根据上述条件,综合区分也不难分辨。再讲一简单方法就是将牡丹鹦鹉数只放人大笼中,笼中放一栖杠,夜间猛然开灯,凡是在杠上靠的紧的基本为一雄一雌,做上记号分离饲养就可以繁殖了.牡丹鹦鹉性成熟期为5至6月或8个月左右,以表现发情进巢为准。成熟期早与晚与饲料有很大关系,与管理方式也有密切关系。 饲养: 人工饲养牡丹鹦鹉,可成对或成群笼养,但每对鸟的活动空间不得小于0.4立方米,鸟笼需用12号铅丝编制,以防鸟嘴咬坏,网眼的直径不得超过2厘米,以防鸟钻出飞走。笼底应铺细沙,并及时清除粪便。 如果要进行人工繁殖,可用70×60×50厘米的繁殖笼,笼内放个20×16×16厘米大小的木质1、2巢箱,箱前开一直径5厘米的圆形人口,口下设一木台,供鸟进出蹬踏。 牡丹鹦鹉日常饲喂有稻谷、谷子、小米、稗草籽、瓜子等混合饲料,还可加喂麻籽、牡蛎粉、墨鱼骨(干的)及油菜、水果等。 繁殖: 牡丹鹦鹉除炎热的夏季外,其他季节都可以繁殖,在营养充足条件下,6个多月的牡丹鹦鹉就可产卵,每窝产卵6至8枚,初期产卵2至4枚,孵化期为19天左右。 巢箱内放入巢材垫窝,巢材一般为锯末或棕榈,垫实,也可用麻刀头垫实。孵化过程中雄鸟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而雌除取食、饮水和排粪外,其余时间在巢内孵化,雏鸟出壳后由亲鸟饲喂,35至40天方能离巢,50天左右可独立生活,6个半月左右达到性成熟。每对鹦鹉年产卵可在十几枚,如果此期间喂北京爱鸟养鸟协会研制的“鸟乐”1号,效果更佳,产蛋率提高,受精率也会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产蛋前应该喂蛋小米或蛋大米。蛋米的配方是:一斤蛋以9个计算,用三个蛋黄(忌用蛋清)配搅一斤大米或1斤小米搅匀后进行阴干,然后饲喂,当产第一枚卵后,要注意减喂或停喂蛋米, 以免造成母鸟不趴窝或弃蛋现象。另外,在这期间要注意青菜的饲喂,一般喂油菜。油菜的饲喂方法是将新鲜的油菜洗净,洗净后在水中浸泡20分钟,这样就将农药去掉了,去掉农药的油菜可提供鸟类丰富的维生素。停喂蛋米后,应喂素小米、稻米或喂加一个蛋黄的蛋米,这样就可以顺利产卵、孵化。产孵期间最好加喂一袋(5克)“鸟乐”2号和1袋“鸟乐”3号,就会使喂雏鸟获成功。 在饲喂雏鸟期间,有时会出现鸟吃蛋或啄蛋现象,这主要是缺乏钙质或缺乏牡蛎粉引起的。平时饲喂应加钙片,或煮熟晾干的碎鸡蛋皮或牡蛎粉都可。加喂后如果还有啄蛋现象,应注意采用人工方法,可以用毛笔蘸上辣椒水抹到蛋皮上,鸟再啄吃就会感到辣,由一次尝试后就会杜绝吃蛋现象。 若雌鸟趴蛋十天左右受惊吓就会不孵,所以此期间一定要不让鸟惊吓。不让鸟受干扰,应该放在通风、透光的屋内,屋内要保持安静,屋外环境注意防鼠,防蛇,以利鸟生长发育。 防病: 牡丹鹦鹅抵抗力强,不易生病,也较易饲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