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和害虫处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它们的关系正如战争武器总是在攻击武器和防御武器相互影响中发展一样,害虫和寄生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发展变化的。植物要避免害虫危害,则其自身应具有抑制害虫发育的因素或营养缺陷,从而起到抗虫的作用。研究植物对害虫的抗性抑制,并把它应用于农业和花卉生产中,具有现实的意义。如抗虫棉的推广,就收到很大经济效益。植物的抗虫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化学抗虫。植物在受到害虫入侵时,体内含有或者会立即合成某种对害虫有害的化学物质,用以对抗入侵者。如一些玉米品种在苗期植株中“布丁”含量很高,玉米螟吃多了,便会中毒死亡。水稻品种国际26号,具有抗褐飞虱的本领,是因为它体内富含γ——氨基丁酸。稻飞虱不食稗草,这是因为稗草体内含有乌头酸。野生烟草很少遭到虫害,是因为它体内的尼古丁含量远比栽培烟草为多。龙舌兰属植物含有能使动物红细胞破裂的植物类固醇;夹竹桃含有强心甙,这是一种肌肉松弛剂,不仅可以杀灭昆虫,人畜吃了也会中毒,甚至死亡。槭树叶片含有多种化学物质,还能根据需要改变这些物质的浓度,增强自身的抗虫之术。有些被舞毒蛾幼虫吃光了叶子的树,第二年就再也见不到舞毒蛾了。因为以后长出的树叶都含有抑制这种毒蛾幼虫生长的化学物质。有的植物在遭到敌害时,不仅自己采取防御措施,还为自己的同类邻居“通风报信”。当柳树上发生毛毛虫危害时,柳叶会以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的方式,给方圆大约60米内的同伴“报警”,同伴接到报警后,也开始分泌一种有毒物质,让毛毛虫无从下口。有的植物还能产生类似激素的物质使害虫在取食后,不知不觉地发育异常,并失去生育的能力。 二是机械抗虫。有些植物有一套对付害虫的好办法,使自己免受其害。如组织坚硬、表面光滑或密布茸毛,给害虫入侵设置重重障碍。玫瑰、蔷薇、刺海棠等茎上有刺,有些害虫就不易接近。原产于热带的仙人掌,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而生存下去,把叶子进化成针形,而且身上长满了针刺,动物和其他害虫也就不敢问津。一些抗螟虫的水稻品种,由于它们吸收硅酸盐的能力强,因而茎秆坚硬,螟虫难以入侵。叶上无毛的光叶棉,不利于棉蛉虫在上面产卵;而那些叶片上茸毛多的棉花品种,则有抵抗棉花蚜虫危害的一定能力。生长在非洲沙漠的石头草,全身呈灰黑色,样子酷似沙漠上的小圆石,夹生在众多的石头中间,难以分辨出是草还是石,从而逃避野兽和昆虫的危害。 三是多生快发。发挥植物群体的补偿能力,尽量多长叶,多结果,即使害虫吃掉一些,也无多大影响。美国科学家在马铃薯上试验,用人工去叶方法模拟害虫吃叶,把叶子去掉一半,结果不同品种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产。我国科学工作者应用经济生态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生态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植物对害虫的损伤的超级补偿规律,否定了“害虫必有害”的传统观念,丰富了作物栽培和害虫防治技术。科学家通过研究后指出,农林作物受虫害或人工损伤后出现的超级补偿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在防治农林作物的害虫时,不能只单纯考虑害虫一方,还应多研究植物状况、田间环境,如气候、肥水条件等对虫害所造成的损失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正确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从而做到不仅增产增收,而且节省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