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景观设计范围北起北运河与温榆河交界处,南至六环路,西达滨河西路,东至滨河东路,并包括西海子公园以及滨河西路核心广场段,总面积170公顷。根据通州城市未来发展要求,此次景观设计涉及区域自北向南将形成运河河源文化、历史古迹、城市商务中心和生态自然四种不同景观意向,因此用地不同地段对景观功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横跨运河的数条桥梁,对地块景观也造成一定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承担通州运河城市段景观设计的易兰(亚洲)规划设计事务所景观工作室主任李元,他说,将运河改造成城市的一个重要资源,使其服务于市民和来访者;同时使运河沿岸地区成为代表城市特征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便成为此次设计的主要目标。
“这些目标是通过一个连续的滨水开放空间体系体现出来的,滨水开放体系与充满生机的周边地区连结起来,创造新的滨水城市空间。”李元说道,“整个项目突出了‘大景观’的设计理念,以景观带动城市规划设计,从而使整个环境更加和谐自然。该项目力求打造北京的滨水景观环境,塑造第一个展现水文化的滨水景观,为通州建设‘城市未来中心’奠定基础。”
该设计以“一河两岸、四种时空形态、六大主题开放空间、多条景观通廊”为主要思路,通过“文脉”———千年步道,“蓝脉”———水源、溪流,“绿脉”———滨水景观休闲步道,从多层次、多方位、多内容缔造完美的滨水景观。
多层次除了借助空间表现外,还通过多文化元素———水文化、运河文化和通州地方文化的巧妙融合进行阐释。“水的文化是有生命的,它的沿绵、包容、交融和通达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和设计元素,我们也希望从环境生态保护、各地文化融合、新事物新理念的集合来展现新通州大都会的形象。”因此,设计人员在运河沿岸设置了17个亲水平台,每个平台代表运河流经的一个城市。平台上的石板浮雕以展现该城市的民俗、文化、经济特点为题材,让参观者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在风帆广场,大型玻璃风帆灯板上雕刻着历代诗人描绘通州美景的诗词;围栏顶部造型也以古代米斗为蓝本,在不经意间表述了通州曾作为“东仓”的历史。而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工艺品、木雕也成为既体现民俗文化、地方风情,又别具一格、精致有趣的装饰物。很多新的造景手段更是在设计中承担重要使命,在提高景观科技含量的同时,也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例如,风能灯、节能灯、生态蓄水坑、自动灌溉系统的设置。此外,此次设计还突破了以往的设计规则,网络线路从一开始就布置到绿带内,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后期市政施工对绿地景观的破坏。
实用性已经成为衡量一项景观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该项目中亲民性更是被设计人员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体现。盲道、体育步道、健身设施、多功能绿化小广场、文化气息浓郁的园林小品、造型别致的宣传栏……使每一个参观者都有舒适亲切的感觉,尽情享受每一处精美的景致。“我们在沿岸绿带内部景区设计了多个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水景,而几乎每个水池的管道都铺设在水池石板下,这样做既能确保细部景观的完美,不会对整体景观造成破坏,到了冬季,小孩子们还可以在薄薄的冰面上享受溜冰的乐趣。而在地面铺装分隔线上设置盲道使其更加自然的与周围路面融为一体;加宽台步以方便游人安全使用;将草地与铺地紧密连接使整体景观更加流畅等,又在细节上让游人感受到设计师的细腻和权威。”李元说。
植物景观毋庸置疑是设计的重头戏,为确保实现预期效果,同时减轻后期管理负担,设计人员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营造植物景观,对实施季节、甲方条件、民众要求都进行了充分考虑。在保护和利用现有植物资源的同时,注重本土化特色表现,选择当地适生树种,尤其是大量使用抗风、抗病虫、耐盐碱、耐旱树种。另一方面,设计师还亲自参与苗木选购整个流程,严把质量关,确保使用的苗木符合标准。
在谈及如何利用现场条件,尤其是地形特点时,李元说,要遵循的规则就是随行就市、因势利导、适地适树、宛如天开。“以梳理城市的手法进行设计,你会发现很多非常有价值,并能成为设计亮点的素材。依地势设计的流水池,两岸每隔200米栽种一片红色的碧桃,后面是绿色的杨树,红绿相映,非常壮观,格外动人。而出水口的设计更加细致,末端为大事记石刻,石刻底部与千年步道自然连接,每段连接涉及的区域都设计了一段石刻年鉴,记录百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并最终形成一个千年鉴。游人漫步在如画般的美景中,也能回顾悠久的历史,可谓一举两得。再有,在运河第一道截洪堤上零星摆放的天然大石块,当水面较高时,隐约可见的石块使河道景观更加自然;而水面下落后,残留的水和泥土又为野生植被生长创造了条件,形成更加生态自然的植物景观。此外,设计中还以‘建筑代堤’的形式,以建筑物坚实的墙壁作为挡水墙,而建筑物则可作为地下停车库、沿岸商铺使用,还可将其外表制作成漫坡草坪,提高土地空间的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