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华南地区每年由种子生产的棕榈植物小苗数以百万计,其中不乏是盲目性生产,从而导致质量下降。很多花农采取以苗床或盆钵形式的密播方法,使得小苗根部互相纠缠,从而在拔苗移植时弄伤新生根,使拔出的小苗产生“移植痴呆症”或死亡。亦有花农故意把需要全日照的品种放在阴网底下,使其初叶更加油绿,但由于违反了自然生态规律,使小苗外强中干,于移植时候容易感染病害,生长不良。但一般购苗者都以采购观叶植物的态度去购棕榈植物,以为叶片油绿便是质量好,忽略对茎干及根部发展的观察,所以容易上当。
棕榈植物大概可分为四大类:热带性、耐寒性、沙漠性及阴生性。其中热带性及阴生性的须根系统比较短密,而沙漠性及耐寒性的须根系统普遍来说是比较长和疏落。由此可见,沙漠性及耐寒性棕榈植物是不喜欢苗床密播法,以免根部互相纠缠。较为理想的播种方法是每个苗袋只放一粒种子,使新生根有充足的空间自由发展。
棕榈植物的生长有如下的规律:先长根,后长叶;先长粗,后长高。当小苗的叶片还未完全成型的时候,它的根部发展是先走一步,拼命地在土下扩展。当扩展达到一定程度,新叶片便徐徐一片一片的张开,吸收阳光养分。与此同时,茎干里的维束管亦随着根部的发展生长起来。当茎干的维束管生长达到预定粗度时,茎干就会快速地向上增高。一般来说,从种子开始到根部的完善须一年左右,茎干维束管的完善须二年左右,从第三年开始,便是小苗的高速向上生长的时期。以上的推算亦会因品种不同而有所调整。所以在选种任何一个品种以前,最好是先学习了解此品种的特性及技术资料,方可进行。
选购棕榈植物小苗,要注意下列几点:
1)所购的品种是否纯种———同属的棕榈品种非常容易杂交,杂交后产生的杂种往往失去所需原种的特性。举例说,海枣属的品种非常容易杂交;加拿利海枣与台湾海枣杂交后产生的混杂种,其耐寒能力将会大大降低。
2)察看根部系统是否蓬勃———由于棕榈植物是先长根,后长叶;有良好的须根系统会对日后小苗的生长有巨大帮助。检查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把其中一棵拔起来观察根部,如果须根都是粗壮饱满向外扩展的,此株小苗于移植后便会快速生长。如果须根少弱零散向内萎缩的,此株小苗可能已经有病,日后将会生长不良。
3)检查头茎是否粗壮———棕榈小苗一般是先长粗、后长高。粗壮的头茎意味着根部的初级发展接近完成,植株将会快速增高。反之则是根部系统尚在发展,移植时容易产生“移植痴呆症”,令植株停止生长一段时间或死亡。由于每个品种的“合格”头茎大小都有不同,详情必须请教专家。
4)检查叶部是否坚挺发达———有了良好的根部和头茎发展,植株所长出的叶片应该是坚挺有力,叶色均匀,不应呈现斑纹或变色,而心叶顶芽粗壮良好。某些阳性棕榈如果放在阴网下栽培,其叶色会是异常翠绿,但叶片会是修长柔软,枝条无力,根部发展疏落,于移植后极易产生“移植痴呆症”或死亡。此点购买时候必须小心,以免上当。
5)所用殖料是否无土栽培———无土栽培的好处在于容易控制病虫害、PH值、水肥及生长速度,是国外最普遍使用的育苗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品种都必须采用无土栽培才能成功,传统品种例如美丽针葵、棕竹、散尾葵等亦可采用黄泥直播,但发芽率及成活率会略为偏低,小苗质量稍逊。某些极难育苗的棕榈品种,例如GEONOMA属、COPERNICIA属、HOWEA属等,无土栽培是唯一成功的育苗方法,如果买栽在黄土里面的苗,必须对植株全面检查清楚,以免上当。
6)小苗是否袋装苗———袋装苗的优点在于每个苗袋(盆)只栽一粒种子,发芽后的须根系统能够独立发展,不会与其他植株的根部互相纠缠,在移植时不会弄伤新生根而导致“移植痴呆症”或死亡。袋装苗由于每株是独立吸收水肥,所以须根系统往往比土播法或密播法的小苗发达茁壮,从而生长较为快速及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袋装苗对沙漠及耐寒性棕榈来说,是国外经过考证的唯一成功育苗的方法。
棕榈植物有三千多种,每种的育苗方法都稍有不同。在国外,从采种到催苗等步骤,往往只掌握在专业生产户手上,是商业秘密,所以国内外对此方面的文献非常少。笔者对上述的介绍只能从广义出发,对某个品种的独特育种方法,还得靠读者日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