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认识一位女教授。
她叫戴思兰,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工作。2001年,她被聘为教授,第二年,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这一年,她刚40出头,在“不惑之年”,便有这样骄人的成就,与1994年她作博士论文答辩时打下的良好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她当年的论文题目是:《中国栽培菊花起源的综合研究》。
那一天,见到戴思兰,我们的谈话,便是从她的博士论文答辩开始的。
“听说你当年论文答辩很轰动,是吗?”我问道。
“轰动这个词可能重了点。”她说:“反响还是很大的。因为参加评议的17位教授,对我的论文,都打的是优秀。在我们学校,类似情况以前是很少见的。
“优秀在什么地方呢?”我问。
她说:“从植物的形态,到植物的解剖和细胞,从做杂交试验,一直到分子生物学研究,我是第一个从田间到实验室,把研究做到底的。另外一个就是摸清了菊花起源。菊花的早期形态,是毛华菊和野菊。”
她停顿下来,过了一会儿又说:“不过,取得这些成绩,与我的导师陈俊愉先生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有陈先生这样著名的教授做你的导师,当然是你的福气了。不过,就你本身而言,你能取得成功,对别人有什么可以值得借鉴的吗?”我说。
她闪动了一下眼睛说,“我想,这与我持续不断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也就是说,你在搞论文时要有毅力。”
“是这样,同为我搞试验,不少都带有探索性质,很难。有时候做不下去了,真想放弃。”
“拣点容易的搞,是不是论文到时也能通过?”
她说:“应该是的。但我没那么做,我没有放弃。我咬紧牙,坚持做了下去。”
是的,艰苦的岁月总难长久,坚毅的人总会出头!戴思兰正是这么做的。她学会了选择最积极的办法来面对困难,因而获得了成功。
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前进道路上的许多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