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棕榈植物的使用历史及现状
一百多年前,当欧洲人到处扩展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发现在热带地区有一种树干笔直,树冠浑圆,耐风耐碱称作棕榈的热带植物,便大量繁殖于他们各自的属地,并千方百计地把它们引种回欧洲大陆的植物园里,作为一种战利品及“人无我有”的骄傲展品看待。至今,在欧美依然以拥有一个私人的棕榈园为荣,很多高雅场所都要选种棕榈来代表它的权力和地位,上流社会许多人都喜欢在棕榈花园里搞活动,很多交响乐演奏会也选在棕榈庭院里。美国最富庶的两个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就遍布棕榈。亚洲的“四小龙”到处都种植棕榈,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也开始把它们的行道树改成棕榈。棕榈植物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正方兴未艾。
二、棕榈植物的分类
棕榈科(Palmae)亦称椰子科(Arecaceae)。一般将掌状叶子的叫“棕”、“榈”或“葵”;羽状叶子的叫“椰子”。国内的“王棕”,在国际上叫“大王椰子”,“散尾葵”则称“黄椰子”。海南岛的“食用椰子”,在国外名为“可可椰子”。但也有如“鱼尾葵”或“圆叶扇葵”等种不按上述特点分类而独立命名的。国际上分辨棕榈种类的方法是以它的拉丁名字为准。
棕榈一般是单干植物,叶簇生于干顶,根部属须根系,茎干皆为初生组织,而无次生组织,普遍富有弹性,可弯曲于强风当中。花序是生有多数花朵的花枝,排列方式因种而异。果实大小亦因种而有极大差异,直径由1厘米(重几克)至50厘米(重25公斤)。
棕榈植物可分热带棕榈和耐寒棕榈两类。前者于0℃以下死亡,而后者很多可耐-5℃以下甚至有的可耐-22℃。国内的棕榈绝大部份是热带棕榈种,而“唐棕”Trachycarpusfortunei)为唯一一种耐寒棕榈,可耐-15℃。因此,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所有棕榈植物都不能耐寒,而把棕榈单纯地当作热带作物看待。
三、棕榈植物的
栽培方法
一般的热带棕榈栽培,以含丰富有机物及排水良好的中性沙质土为最好。种子育苗,可用普通沙床,待幼苗长出第一片叶子的时候便移到30厘米深的容器里,在阳光猛烈的时候,盖上50%的遮阳网。等到根部发育完成及小苗高达1米左右,可把遮阳网揭掉,直接放在阳光底下;但如果是属于阴生种的,便不能放在阳光直射底下,以免被灼伤。热带棕榈当气温在15℃以下便要移入温室,因为在15℃以下一般都停止生长而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如在露地就要停止施肥及少量浇水,以免根部腐烂。最好在根部周围覆盖10厘米厚的有机物纤维,例如碎木片、竹席、米糠及蔗渣等等,对根部保温,这样对热带棕榈露地越冬会有所帮助。
耐寒种苗的发芽与栽培与热带棕榈相似,但是种子发芽时间一般较长。举例说,布迪椰子(Butiacapitata)一般需两年才会发芽,而缨络椰子(Howeaforsteriana)一般需要15个月。由于发芽时间漫长,病虫害侵袭的机会也相应增加,所以育苗者对此不得不加以注意。另外,耐寒棕榈不喜欢高温潮湿的生长环境,如果在华南栽培,盛夏时候要采取遮阴降温及大量通风来减少染病的机会。在冬天到来以前,一米以下的耐寒棕榈最好还是在挡风和0℃以上的生长环境里越冬,因为这时它的耐寒能力还没达到应有的程度。耐寒棕榈露地越冬,根部宜覆有机物保温。
世界上目前已被发现的棕榈已有三千多种,它们的具体栽培方法是不完全一样的,要请教有关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