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邵林,是在今年8月小汤山召开的花木信息交流会上。布展那天,走进展厅,其他展位还空着,只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在其中的一个展位上忙活。
这个人,就是山东平度的邵林。
问他为何这么早就来布展?
他笑了笑说:“早点布展,可以早点接待客户。做生意,要抢先。”
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
事隔两个月,我到山东莱州采访之后,专程去了一趟平度邵林的苗圃。
去苗圃的路上,我问邵林的司机:“邵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敢于创新。”
体现在哪儿?司机说:“原先,苗圃没什么观赏苗木,几乎全是果树。这几年,除了有观赏性很强的地被植物,还有观赏乔木类,像紫叶李、美人梅、马褂木、大国槐,10至20厘米粗的就有3000多棵。大青桐,6厘米粗的有2000多棵。大龙爪槐,10至20厘米粗的也有1000 多棵!”
到了苗圃,邵林刚从地里回来。他是光着脚、挽着裤腿来迎接我的。
他告诉我,苗圃原先是个国有苗圃。1999年改制,他把苗圃的大部分股份买了下来。从此,职工的收入与付出挂起钩来。现在,他已拥有3个苗圃,560多亩土地。
他说:“干苗圃主要是要能吃苦。我坐的那辆车,一年要跑10万公里。但只要出去跑,就有信息。该发展什么,不该发展什么,心里就有谱了。比如金丝垂柳,我就是靠它起的家。1993年我就开始搞了,先前那几年,一段2厘米长的金丝垂柳可以卖50元。1997年,我的金丝垂柳最多时,有16万株,那时2厘米长也有10元钱。现在,金丝垂柳量大了,我也不搞了。这就是信息灵的好处。”
“这几年,你重点放在了大规格绿化苗木上?”
“是这样。可以说,在胶东地区,很少有这么多大规格绿化苗木的。现在,由于绿化力度大,只要有10厘米粗的苗子,不分品种,全畅销!这还得靠信息。”平度,前些年几乎就邵林一家苗圃。如今许多平度农民在邵林的带动下,围绕城区四周,也建起了苗圃。现在,邵林这个名字不仅在平度叫得响,即使在山东,也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