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收集的问题:种群稀少或稀有种资源的收集存在的问题通常最为严重。稀有种通常对环境要求严格,生态适应性狭窄、繁殖能力低或种子发芽困难、无性繁殖困难,加之人为的破坏、生存环境的变劣致使自然分布的种群稀少。在这种情况下,属于这类状况的资源种(几乎所有的种),在人们对其栽培与繁殖没有充分成功的把握前,都不可轻易到野外直接挖取种苗,否则极易招致引种的失败,又会造成对已是稀有资源物种的更大的破坏。最好是耐心等到种子成熟期,采收种子;从研究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幼苗生长适宜的环境开始,探索其在栽培条件下生物学特性中的关键问题,从而获取欲得的宝贵栽植材料。特别是实生苗通常对环境具有较大的适应性,更有利于引种成功。因此,从采收种子开始应该是应用发展野生植物资源、收集栽植材料的根本方法,即使是种群量大的广布种,也应如此。 播种种子的用量问题:在某一地块上需要增添某种植物时,种子的用量要认真考虑;如播种用种子量过大,既浪费种子和经费开支,又使苗株过密,生长不良,招致严重的病虫害,甚至波及周围环境。用种量过少,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用种量的确定受多种条件制约,主要有:组成群落的种类、各种类的习性、繁殖特点与种群相互间制约关系、种子的大小、种子的发芽率等因素。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地点不同要求的种种情况下,均应有所不同。 因栽培条件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问题。北方地区特别耐寒、旱的荒生物种引入栽培条件环境时,要特别关注因环境条件的改善而使其生殖能力极度增强的可能性变化,甚至在栽培条件中成为极强的优势种,迅速蔓延,将周边的其他栽培种‘吞食’掉的危险。 在自然环境中人工新增物种的问题。通常自然环境中已分布有各种不同的乡土植物,为提高景观美的效果,以人工的方法适当增加某些物种或增、减个别物种的种群优势时,要调查、统计、分析种群的演替变化趋势,适时扶持、调整不同强、弱势态比例,这对获取稳定优良的景观效果是十分关键的。特别是草本植物种群优、劣的势态以致消亡的演变往往是很快的。这就为使自然景区能得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景物协调的优美境界的目标提出了一项新的课题,它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必须仔细关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中物种的生长发育的情况,施以适当的技术调控管理,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