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一家全国知名的花木企业倒闭了,企业领导人因经济问题被司法机关绳之以法。一个勤奋创业的典型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当笔者将这一问题抛给临沂几位见证了这个典型人物成长过程的老林业工作者时,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狂的,他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这位高小毕业的风云人物,能白手起家,创建一个业界知名的企业,足以证明他确实是个百里挑一的人才。临沂还有几个与他同一时期创业的花木企业的老板,虽没有大红大紫过,如今也都经营着一份产业。“这些人都是能人,谁也不比谁差多少。”当地主管花木的一位领导说,“相比起来,现在能守住家业的都比较谨慎,不像他,做出点成绩,一表彰就骄傲得不行,把谁也不放在眼里。”
西方有句俗语:上帝要让一个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你不难在身边找到这样的例子: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时赞誉接踵而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或职位的升高,赞誉会越来越多。这些赞誉有些是真心的,很多则是有目的的,一个整天生活在这种赞誉中的人,很容易产生飘飘然的感觉,找不到自己。如果原本就不是太谦虚,很可能会极度的自我膨胀,忽视自己成功的一些客观条件,将取得的成绩归于一己之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自大得不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现实环境,必然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
孔子说,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富五车的孔圣人如此谦虚,是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圈外是他没有掌握的知识,圆圈越大代表着他所未知的领域越多。经营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当年产值只有百八十万元时,所需的知识、能力与年产值千万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很多花木企业老板出身“草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时正是他们急需补充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时沉醉在过去的成绩中,迷失了自己,还相信凭借胆识就能干更大的事,离失败也就不远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一种自信,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则是一种智慧,需要经过每日三省才能获得。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取得成功时,他能接触到更多水平高的人,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机会。如果能够拥有一份谦卑的心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则“三人行,必有吾师”,进步当是神速。
成熟的稻穗都是低垂着的,而空壳的谷子却高高地扬着脑袋,自然界也向人类昭示了某种道理。谦卑,对普通人来说,它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它是一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