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厂长手下的一名车间主任向他讨教,因为他车间的员工一直无法完成定额。为此厂长伤透了脑筋,他换了几任车间主任也无济于事。后来,他又换了一个自己十分赏识的人任车间主任,但情况仍然无法改观。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处理这事。
一天,厂长找到车间主任问:“像你这么能干的人,怎么会无法使车间里的员工发挥出工作效率?”“我不知道,”车间主任回答,“我向那些人说尽好话,我又发誓又诅咒的,我也曾威胁要把他们开除,但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还是无法达到预定的生产目标。”
“我们一起去车间看看吧!”厂长说。当时日班已结束,夜班正要开始。
到了生产车间后,厂长问一个正要下班的工人:“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暖气机?”
“6部”。厂长不说一句话,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
阿拉伯数“6”字,然后离开了。
夜班工人上班时,看到地板上那个“6”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厂长今天来这儿了,”那位日班工作的员工说,“他问我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们说6部,他就把它写在了地板上。”
第二天早上,厂长又来到车间。看到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写上一个大大的“7”,就满意地离开了。日班工人第二天早上来上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大大的“7”字。一个爱激动的工人大声叫道:“这意思是夜班工人比我们强,我们要让他们看看到底是谁强!”他们加紧工作,那晚他们下班之后,留下一个颇具威胁的“10”字。
就这样,两班工人竞争起来。不久之后,这家产量一直落后的工厂,终于超过了其他的工厂。
仅仅用一个“6”字就改变了工厂的面貌,这个小小的“6”,解决了打骂甚至开除都办不到的事情。厂长的高明之处在于唤醒了工人的竞争意识,以此来激发起员工的工作能力。
内部竞争是激励员工的最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竞争可以增加50%或更大的创造力。人人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以落后为耻的心理,而竞争恰恰可以使人们在成绩上拉开距离,从而激励员工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人活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环境之中,没有压力,人的潜力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压抑状态,若公司如此,则公司就会没有活力。
良性竞争对于企业组织是有益处的,它能促进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工作气氛,大家都在积极地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如何掌握新技能;如何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样,公司的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员工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会更好。
在部属的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员工都有竞争的意念并能投入到竞争之中,企业的活力将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