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图腾柱,桫椤,小溪……南京绿博园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室外展园中,名为“贵州屯堡”的贵州园是最富有民族风情的园子之一。而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这个浓缩了贵州当地文化的展园,表现的并非少数民族文化,而是地地道道的汉族文化。
“你知道么,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屯堡’,生活着600年前从南京迁来的屯军后代。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其在西南的统治,派30万大军到贵州征讨,这些人从此扎根边地,世代延续,至今仍保留着明代汉族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在记者开始提问之前,贵州园的建造者——贵阳市林业绿化局筑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星先向记者介绍起了贵州屯堡的历史。
“一开始,贵州园的设计方案并不是这个主题,而是准备表现一些苗族文化特色。但是我们考虑到,既然绿博园建在南京,这个园子就应该与南京有些渊源,最好能够成为传递西南和江南某种文化情结的载体。为此,我们想到了具有‘明代古风,江淮余韵’的贵州屯堡。”金星说:“在确定设计方案之前,代表贵州省建园的贵阳市林业绿化局领导和专家曾多次到屯堡开现场会,并决定投入100万元进行建造,这是贵州省到外省参与建设大型展览式园林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一次。
金星说:“作为施工方的负责人,我6月底到南京开始组织施工。可刚到现场就傻了眼。划分给我们的场地竟然是一大片沼泽。这可怎么办!沼泽上如何能建起园子来呢?我焦急万分,连夜组织人员深挖沼泽,希望能看到地基,但直挖到2米多深还是泥塘。没办法,只好紧急买来大量木桩,从4米深处开始打木桩建地基,为下一步施工创造条件。现在你只看到我们的园子很漂亮,但你肯定想不到,园子下面光木桩就用了几千根。”
“类似的‘隐蔽工程’还不止这个,你看到我们的水景了么?”金星指着眼前那条清澈宛延的小溪对记者说,“为了体现贵州的自然山水特色,我们设计了这个水景,做了一个90立方米的深水池。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用很厚的钢筋混凝土将深水池覆盖,并在上面做了覆土绿化。”记者循着金星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园子东南角的石墙旁边有一处缓坡,坡上几株秀竹迎风摇曳,若不听金星介绍,谁能想到那土坡下面正是深水池的所在呢?“贵州园的建筑都力求原汁原味,完全遵照屯堡的传统建筑形式。为此,我们专门从贵州屯堡当地运来150吨石材,建成石墙、石房子。由于贵阳至南京有2000 多公里之遥,每吨石材的运费高达600多元。所以,为降低成本,驳岸等其他需要用石材的地方,我们就都采用了塑石。因为时间短,塑石并没有找到最佳的供货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说到这儿,金星脸上露出无奈的神色。
“贵州园共采用了4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我们特意从贵州运来的高山杜鹃、桫椤、红豆杉、火棘和刺藜等,这些植物都令参观绿博园的游客眼前一亮。为了保证成活率,这些远道而来的植物都采用容器苗栽植,运输前几个月前即断根装进容器,运到绿博园进行栽植时,连同容器一起埋进土中。之所以不把容器卸掉,主要是考虑到南京冬季的气温较低,一旦需要移植管理,这些植物都可被直接挪入温室中。”金星最后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