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总是具有一双善于抓住突破点的眼睛,他们总能在机会即将擦身而过的时刻,一把抓住,从而踏上成功的列车。比尔·盖茨和艾伦就是这样的典型。 1968年初,美国新墨西哥州亚帕克基市开了一家小公司,创办人爱德华·罗伯茨为它取名为:微型仪器与自动测量系统公司(简称为密特斯)。密特斯创立本意是制造台式计算机,谁知拥有集成电路发明权的德州仪器公司于1974年大举“进犯”计算机市场,密特斯面临灭顶之灾。然而,罗伯茨很快发现了英特尔8008芯片所具有的潜在意义。于是,他把英特尔8008芯片与另一块容量仅256比特的存储器芯片组合在一起,形成微型电脑组件,设有输入键盘,用开关来实现二进制“0”或“1”的输入,几个小灯泡的明灭作为输出显示。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台微型电脑“阿尔泰”(牛郎星)。“阿尔泰”电脑的出现,使盖茨原来想象不到的东西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然而,罗伯茨开发“阿尔泰”时使用的是机器汇编语言缩写程序,这种语言难度很大,让大多数人敬而远之。 这时,盖茨看到了商机,他决定与另一位研究人员艾伦一起为“阿尔泰”电脑开发BASIC语言程序,为“牛郎星”电脑配上一件“织女”软件。有了BASIC语言程序,“阿尔泰”将很容易推向市场。 于是,盖茨和艾伦打电话给罗伯茨,告知可以用简单的BASIC语言为“阿尔泰”编程。罗伯茨大喜过望,马上提出必须在三周之内提交成果。他们谁都清楚,如果没有易用的编程语言,“阿尔泰”将是一个废物。 艾伦在翻阅《大众电子》杂志时,突然发现了一篇介绍8008微处理器操作手册的文章,马上想起他们曾在大型机器上开发微处理机适用的软件。很快,盖茨和艾伦达成共识:马上动手在PDP———l0小型电脑上模拟设计一个8008的微处理器,然后再在这个环境中设计BA-SIC语言。 以后的三个星期中,盖茨和艾伦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日夜工作,疲倦了就在电脑前小睡一会儿。 “阿尔泰”电脑的内存只有4K,限制了BASIC语言的程序长度。盖茨绞尽脑汁,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压缩原程序。1975年2月下旬,交货的时间到了。就在艾伦乘飞机去亚帕克基市的前夜,工作还没有完全完成,到凌晨1点钟,盖茨让艾伦去睡觉。第二天一早,他把录有BASIC语言的纸带交给艾伦。盖茨此刻心中没有把握地说:“谁知道行不行,愿上帝保佑我们交好运。” 艾伦坚信盖茨的能力,不过,飞机在亚帕克基市降落前半小时,艾伦突然发现还缺—个装入程序,赶紧抓过几张废纸来写程序,飞机着陆时,程序刚好写完。经操作测试,终于满足硬件要求。比尔·盖茨的BASIC语言,后来被行家戏称为“4KBASIC”,因设计奇巧而大受行家赞赏。 如果说在此之前,计算机还是死的,那么BASIC却让它活了起来。 BASIC语言的诞生,为计算机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盖茨的成功就在于,他抓住了计算机发展的关键步骤,找准了突破点,因而获得了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