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是渲染节日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节日中最受人注目的景观。记者在“十一”期间走访了天安门广场以及北京部分公园,对其花坛布置的设计创意、材料选择、新技术应用等做了一次综合调查。
植物凸现秋季特色由于今年国庆节与中秋节的“双节合一”,使得不少花坛设计者不约而同地抓住了秋季这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加以发挥。比如,颐和园的中心花坛《桂名探奇》就是以带有秋天气息的桂花文化为基础的。还有北京植物园的大型组合花坛《秋天的童话》以及香山公园东门广场的《绚丽的秋天》,都是如此。
除了寓意紧抓“秋天”,设计者们也摒弃了以往矮牵牛、新几内亚凤仙等“洋草花”大面积铺呈的设计方案,更多的采用秋天应季开花的植物品种。如应用各种颜色的早菊、独本菊、秋海棠、小丽花、兰花鼠尾草等乡土植物。不少花坛还选用红枫、银杏、元宝枫等叶片秋季变色的大型盆栽作为点景植物,凸现秋天的绚丽多彩。
形式创新突破常规一般盛花植物在花坛中都以片植居多,以体现花开繁茂的群体优势,称为盛花花坛;而重在组成各种图案的模纹花坛则以五色草等矮生观叶植物材料为主。然而天坛公园的《古坛新颜庆十一》则突破了这一常规,用盛花组成了图案精美的模纹花坛。该花坛位于天坛西下坡的坡面台阶上。设计者在花坛底部用绿草组成一个刚刚破土而出的“新芽”造型,其上用黄早菊组成简化的“祈年殿”图形,再上端是从新芽生出的绿草“蔓枝”,上面生长着用多种颜色矮牵牛组成的五颜六色的“果实”。寓意天坛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庆,赞美祖国的57岁生日。
另外北植的主题花坛《矮人村庄》还体现了“互动式花坛”的新形式。矮人小屋、魔幻喷壶、驯鹿拉车合理地分布于整个花坛。
花坛中鹅卵石布道与花带交错,使游人能够入内观赏、摄影。与生硬的“不许游人进入”的告示牌相比,这种“堵不如疏”的互动式花坛显然更具人性化,受到游人的普遍欢迎。
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联合效应,令游客有移步换景的观赏效果,就是组合式花坛的魅力。这种形式在今年“十一”花坛中应用较多,以中山公园《和平的畅想》花坛组合为例。该花坛在公园南门进入的南北走向主要游览路线上,包含有水法花坛、中山像花坛两个大型花坛,通过东西两条黄早菊与鸡冠花相间的花带连接,组成了一条鲜花的通道。整个景观庄严又不失喜庆,十分符合中山公园的整体气氛。
新技术助阵保质量在此次“十一”花坛展示中,香山公园的《绚丽的秋天》花坛作品不仅观赏效果好,其设计施工水平也要技高一筹。该花坛是融合了山、水、植物和园林小品的综合景观花坛。整个花坛呈不规则自然椭圆形,以三片具有香山特色的黄栌红叶造型雕塑为核心展开,四周由自然曲线花卉色带围绕。在主体雕塑东面,设聚苯材质叠石瀑布、水池、喷泉、小桥及水生植物,营造出类似眼镜湖(香山公园一景)的实景。此外该花坛设计还采用雾化喷头对水面进行雾化处理。启动时整个花坛雾气缭绕,如临仙境,极大地增加了观赏效果。
北京植物园花坛中的“海豚”和“白雪公主”造型则采用卡盆的立体花坛技术,方便了花坛造型和后期管理。
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天安门花坛专门为油松、雪松等大型植物制作了特制容器,并特别配制保水保肥透气型的基质,同时喷施抗蒸腾剂,减少植物叶面的水分蒸发。
题材贴近大众显亲切在花坛立意方面,越来越注重自然,注重观赏价值本身,一些更贴近大众的题材开始被广泛应用。
如北植的《秋天的童话》选用的是活泼可爱的童话题材;天坛公园的《五福临门》则采用的是老百姓关心的奥运话题;颐和园的《桂名探奇》有着浓厚传统文化韵味;北海公园《燕京八景图》以地方特色景观为题材,这些作品都深得游人喜爱。
▲天坛公园的《古坛新颜庆十一》,突破了模纹花坛以五色草等矮生观叶植物材料为主这一常规,用盛花组成了图案精美的模纹花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