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光、温、水、气等,城市绿地的土壤条件相对恶劣,已成为制约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提升的瓶颈。 多数城市绿地表层的天然土被破坏,表层下土壤或人工更换的土多为生土。生土土粒间隙小,通透性差,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此外,生土内微生物活动少,有机质含量低,肥力极差。植物生长其中,根系呼吸不畅,长势弱,开花结果少,容易衰老死亡。 此外,有些绿地埋有大量石块、建筑垃圾,更有甚者,含有大量煤灰、石灰渣、水泥、沥青渣或有毒化学物质污染,这些均能改变土壤的酸碱度,致使植物无法生存。而闹市中的绿地,容易因行人和机械的践踏辗压而硬实,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要想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必须从改善土壤条件入手。首先要尽量保护原有较为肥沃的土壤,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彻底清除,回填土尽量选择疏松肥沃、没有杂物的壤土。整地时进行深挖,清除石块、建筑垃圾等杂物。特别强调施入足量的基肥,提倡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 施工完成后,在养护阶段也要注意对土壤结构和成分的保护。经常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结构疏松、透水透气。薄肥勤施,也以施有机肥为佳,对喜酸植物可施矾肥水。利用有机物或活的植物体覆盖土面,可以防止或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有机质。经常保洁,清除绿地中的垃圾和杂物。为防止践踏、损毁绿地,可设置绿地防护栏。 最后,绿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各单位和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减少施工单位、厂矿企业、临街单位(店面)和行人践踏、破坏绿地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