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渔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里也摆满了盆景 前不久,笔者来到了皖南歙县的卖花渔村。卖花渔村又名洪岭村,是一个距离新安江4公里的小山村,也是我国著名的盆景之乡。 实际上卖花渔村与“鱼”完全无关,是一个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中有数十户人家,村里老老少少都以培育各种树桩盆景为生。 历史上这里出产的盆景多次作为贡品,因为盆景由新安江渔船运出,以至于后人将之称为卖花渔村。歙县卖花渔村作为徽州树桩盆景的发源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村中从事盆景行业的农户,收入多的可达10万元。据说在北京故宫等地至今保留着从这里进贡的龙游梅盆景。 卖花渔村的农家几乎家家都有盆景,各种各样高低错落的树桩将庭园装扮得犹如花园一般,走进他们的庭院,就像进入一个盆景的世界,天井里,窗台上,阳台上到处都是树桩盆景。 村里一位老农颇为内行地对笔者说,徽派盆景主要特色在于树桩,在造型上总体追求古朴和精巧奇美相结合,表现意境为奇崛高傲。卖花渔村以龙游式梅桩盆景为典型品种,表现为桩头大如龙头,干如龙身,枝如龙爪,龙身遒劲,一株树桩上常常有一二十个弯,给人奇异感受。培养一株龙游梅常常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的蟠扎、整形等手段才能成型。徽派盆景取材比较广泛,主要有梅、山茶、杜鹃、罗汉松、侧柏等。 由于世世代代以盆景为生,不少花农的家中都有自己的祖传之宝,如今的卖花渔村中,几乎家家都有几株相当出色的梅花盆景。笔者居住的房东洪有土先生家有一株小叶黄杨,树龄已达300年,洪有土将它视为至宝,有人出价6000元,他仍然不愿割爱。有些老农家中的祖传梅桩的确矫若游龙,顾盼生姿,都是难得的杰作。 其实到卖花渔村就是不买盆景,仅仅欣赏这些由农民制作的盆景也是美的享受。说到龙游梅,有人可能会认为它比较呆板,有一种匠气,其实这正是卖花渔村花农极其聪明的创造。树桩盆景一般都比较矮,梅桩也要尽快矮化,按照龙游梅的模式来制作盆景,正是将梅桩矮化的捷径。通过弯曲可使树桩盆景明显地降低高度,更显历经沧桑之韵味。龙游梅从培养到上市,至少需十年时间,因为一个弯就需要一年,每年只能做一个弯,要经过十多年才能形成商品。 一般地区的梅花盆景是用桃树、李树等嫁接的,而卖花渔村的梅桩盆景全部用梅花的枝条压枝而成。我们知道梅花是长寿树种,而桃李树寿命短,有些盆景看起来老态龙钟,而实际上盆景根部很容易因虫蛀而死亡,而当地出产的梅桩盆景因为没有嫁接,不但寿命特别长,而且品味高。至于徽派盆景中的其他造型,如三台式、扭转式、提根式、疙瘩式、自然式等都偏重于一干三枝,讲究主干造型,不多追求侧枝变化的风格在当地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近些年,当地年轻一代盆景艺人已逐步将盆景的造型的重点转移到自然式上,从传统的套路和模式中逐步脱离出来。 现在卖花渔村的盆景不但走向全国各地,而且在全国各地著名园林中也活跃着这里盆景制作经验丰富的卖花渔村花农,村里不少有成就的艺人都受聘于全国著名的园林单位,他们的作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