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种植业一直延续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生产结构。但随着粮食的连年丰收以及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饲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根据形势的需要,国家已提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节粮型草原畜牧业,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生产结构模式演变。利用豆科牧草根瘤菌固氮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通过养畜积肥,进一步增加农田有机肥。我国约2/3耕地是低产田,加之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常发生旱灾;南方耕地少,降水多,常有水患。而种植饲草是肥地增粮的增效剂,也是调整种植结构的明智之举。种植豆科牧草,实行草粮轮作或间作、套种,能使低产田变高产田。据测定,种植沙打旺能使土壤每年每亩固氮15公斤,有机质、磷和钾的含量也可大幅度增加。在盐碱低产田轮种紫花苜蓿,2年后0至20厘米的表土层含盐量分别由0.22%至0.24%下降到0.05%至0.06%,5年后轮作小麦,亩产比对照区增产1倍以上。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低产区,轮作种植沙打旺和紫花苜蓿4年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倍和2.7倍,从而使粮食单产平均提高50%至100%。在南方海拔千米以上的低产山区种植白三叶,通过改良土壤,养畜增肥,使粮食单产提高了2至5倍。所以说,草业是连接农业和畜牧业的纽带,发展草业,不但能有效地调整种植业结构,进而达到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而且可以使农业和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广大地区从地域性的大气候以及局域性的小气候、土壤类型和水文条件等均千差万别。因此,选择草种和品种时不但要遵循生态适应性的基本原则,而且要根据所在地区特殊的生态、地理等条件及种植目的、生产条件、社会条件等因素来选择。例如,适宜西南海拔400米以上山区种植的优良牧草主要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适宜的品种为‘多福’T ove )、白三叶(‘海发’H aifa 和‘瑞文德’ Rivende )、苇状羊茅(‘法恩’F awn )、鸭茅(‘安巴’A mba 和‘牧友’ Potom ac )、红三叶、猫尾草和光叶紫花苕等。适宜西南平原区种植的牧草有:一年生黑麦草(‘劲能’E nerga)、苇状羊茅、白三叶、苏丹草、湖南稷子和珍珠粟等。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有:紫花苜蓿(WL系列品种,如W L323 、 WL232 HQ 等;美国普通苜蓿,如‘农宝’和‘费纳尔’等;国产地方品种‘陇东’、‘敖汉’等)、无芒雀麦、冰草、苇状羊茅、红豆草、沙打旺、披碱草、老芒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