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丁圩村地处颜集东南角,与有400年栽花历史的新河镇埝下村仅隔一条虞姬沟。该村有6个村民小组、1712 口人,1393 亩耕地,过去是个典型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村,1991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42元。近年来该村连续三任“花支书”大力发展花木生产,使该村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该村的人均收入已达到3600 元以上,成了沭阳花木种植的“十强村”之一。第一任“花支书”带头示范1992 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王秀平就任丁圩村党支部书记。他一上任就立即与村党支部一班人分头深入农户家中征求意见,经过调研和分析,他们最后决定借新河镇埝下村的经验,由村干部一班人带头发展花木种植。当时王秀平家是5口人,仅有4.2亩地,他妻子担心一旦种花失败,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可王秀平不信这个邪,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后,1992 年4月底,他带头在自家责任田里种起了月季、冬青、黄杨等花卉苗木,其他村干部也学着他的样子种了一些。小苗在王秀平精心管理下长势良好,到当年初秋,这些小苗就被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南通等地客商以0.2至0.4 元/株的高价订购一空,每亩收入达2200 元,除去成本,亩纯收入达1400 元,效益是种玉米时的6至8倍。于是王秀平现身说法,带领村干部大力宣传种花的经济效益,到1994 年底,该村的每家农户都种上了花木。第二任“花支书”扩大规模第二任“花支书”孙怀中在1995 年初接替了王秀平。他说:“上任书记做出了样子,我要扩大全村花木规模,以规模促效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认为要扩大规模,首先要提高农民认识。他多次带领村民到发展花木生产比较好的村子去学习、取经,并多次邀请省、市里的专家给农户上课,讲解、培训发展花木的意义、市场前景,介绍名优花木品种,引进示范花木繁殖栽培技术。他还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自筹资金的方式,搞好桥、涵、路、闸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该村扩大花木种植规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孙怀中一班人的努力下,不仅花农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而且全村种花面积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至1998 年6月,全村花木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5.1%,涌现了30多个种花面积在10亩以上的大户。第三任“花支书”提升档次第三任“花支书”林茂春接过这个接力棒后,开始抓花木销售。他首先购买了小轿车、电脑等,利用小轿车跑外地,了解市场行情;开始搞“订单”花卉和“网上销售”。村里还组建了花木经纪人队伍,通过经纪人引进高档花木新品种、推广宣传花木栽培新技术、了解花木市场行情。在他们的推动下,丁圩村生产的花木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据了解,该村目前320亩沂河淌全部种上了草坪,原有的粮田都用来繁育栾树、黄杨、国槐、马褂木、金叶女贞、五角枫、洒金柏、沙地柏、黄金槐等苗木。在三任“花支书”的连续努力下,丁圩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无粮村,花木生意做到了上海、北京、大连、青岛、广东、唐山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花木收入也占了人均纯收入的90%左右。今年的1至4月,仅花木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达1500 元以上,与去年相比,人均增收420元以上;村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的花木产销大户。一提起种花木,该村农民就笑开了颜,都夸这三任“花支书”为村民做了件大好事。如今该村每年每亩花木收入都在5200 元以上,种植花木使他们脱了贫、致了富,奔向了小康。全村80%以上的花农盖起了小别墅、安装了电话,50%以的花农用起了“大哥大”,十多户花农购买了小轿车和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