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钰萍报道近日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林场传来好消息,经过两年多科技攻关,该林场扦插的5万株杂交墨杉苗长势良好,预计3至4年后将有50万株杂交墨杉苗木供应上海及周边地区绿化,种植杂交墨杉将大大改变沿海盐碱地区的绿化效果。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海拔低,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严重,而且会遭受台风侵袭。这种自然条件使许多华东地区适生的绿化树种在上海生长不良,影响了上海的绿化景观质量。近年来,寻找适应上海气候和环境条件而且景观效果好的树种成为上海绿化部门的攻关课题。去年,上海农林局在川沙林场发现了两片郁郁葱葱的林子,经专家鉴定,这是20多年前从南京引种的杂交墨杉。因为种种原因,它们在引种后渐渐被人遗忘,如今这片杂交墨杉林中最大的一株高达16米,胸径65厘米。令专家兴奋的是,川沙林场位于长江和东海交汇处,常年淹水,土壤pH值高达8.6,而且是台风进入上海的通道,杂交墨杉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迅速而良好,说明其对上海的气候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上海当地媒体报道:“杂交墨杉简直就是为上海而生的好树种”。
然而杂交墨杉实属来之不易,它凝聚着我国一位著名的林木育种专家后半生的心血,他便是已故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叶培忠。1962 年,叶培忠教授利用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国柳杉作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经过5年时间,上千次人工授粉才得到6枚球果,播种成活了12株小苗,叶培忠将之命名为杂交墨杉。杂交墨杉的杂种优势明显,生长速度高于亲本,抗病虫害能力强,树形高大挺拔,材质坚韧。1972 年,杂交墨杉被送往全国各地进行区域性试种推广,但此后相关研究逐渐中断,以至于使这样一个好树种,20年来竟无人所识,更没有人专门培育。直到去年,杂交墨杉耐盐碱、耐水湿、抗台风的优良特性才再次被人们发现。
如今,杂交墨杉已被上海农林局列入种质资源保护树种名单。川沙林场在农林局的支持下对扩繁育苗技术进行攻关,目前扦插育苗已取得成功,组培技术也有一定突破。不久的将来,杂交墨杉———这一险些遗失的好树种终于可以在上海绿化中有所作为了。
采访后记据川沙林场负责人介绍,发现杂交墨杉林的地方是林场内一处非常封闭的地段,平时几乎没有人涉足,杂交墨杉因此才得以存活,否则这个树种就可能在上海地区消失了,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怕。育种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远缘杂交的难度更大,有时育出一个好品种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也许是由于叶培忠教授的辞世,也许是70年代人们还没有精力关注绿化,致使杂交墨杉推广工作中断,令这一好品种沉寂了20多年。好在上海农林局重新发现了杂交墨杉,避免了一个优秀科研成果的遗失。记得著名的园林植物专家陈俊愉教授在不同场合下曾多次强调:丰富我国园林植物品种的前提是要摸清家底。杂交墨杉的“失而复得”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摸清家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摸清家底”就是要摸清我国的野生资源和前人引种培育的成果。这就需要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还要有详细、完善、持续的研究记录,在这些方面,我们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