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宋波报道记者近日从山东潍坊了解到,在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引导下,潍坊的苗木生产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过去一家一户的“劳力+土地”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资本+土地”方式转变。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南依沂山,北濒渤海,土地肥沃,冬季不太寒冷,是南苗北移的理想驯化基地。几年前,潍坊的苗木还是以农户自发生产为主,生产品种主要集中在速生杨上。其主要特征是:农户投入自己的土地及少量的资金,自己种植销售,获取有限的收入。这种生产方式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2001年以昌邑为首的潍坊各区县明确提出要把苗木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并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来发展苗木业。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潍坊苗木生产面积已突破10万亩,苗圃有7800多家,其中500亩以上的有30多家。“与以往零打碎敲的小苗圃不同,近年来新建的苗圃大都面积较大,投入多,起点高,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潍坊林业局种苗站孙晓君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潍坊大苗圃已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以大带小,共同发展”的局面。这些大苗圃的典型特征为: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租用农村土地,自己或聘人经营,日常田间管理雇用农民,是一种“资本+土地”的生产方式。投资苗圃的资金来源有三种,纺织、铸造等其他行业的资金转移、银行贷款和以前老苗圃的积累。租用的土地由当地政府出面与土地所在村协调,统一征调,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记者在昌邑围子镇万亩优质苗木园区看到,三、五百亩一片的苗圃里栽满了各类品种的苗木,既有南方的雪松,也有法桐、国槐等乡土树种,更多的是美人梅、‘红宝石’等新优品种,而且苗圃里还有不少大苗。陪同参观的围子镇政府工作人员王恒亮告诉记者,虽然当地苗木生产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两年之后,有望与河北定州、浙江萧山等老苗乡齐名。
随着全国苗木生产面积迅速膨胀,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大量小苗卖不掉,而绿化、造林工程急需的大苗却供不应求。“出现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必然性,”安丘市林业局种苗站的潘效信说,“因为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体农户占大多数,他们资金有限,往往希望当年投入当年见效,所以搞速生杨或小苗的就比较多。”有多年苗木生产经验的昌邑市花木场总经理朱绍远告诉记者:“现在苗圃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资金,要想跟上现在的市场趋势,一亩地的投入起码要2万元,普通农户显然没有这种投资能力。而且,如果一个品种达不到一定的种植规模,是很难推向市场的。”而在潍坊,外来资本的注入恰好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因此山东省林业局种苗调剂联络中心主任闫大成称,潍坊将是该省苗木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他还建议,当前苗农和大苗圃要有意识的进行分工合作。苗农可利用自己成本低的优势定向为大苗圃提供繁殖材料,大苗圃则利用资金优势培育价值高的大苗,产生双方互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