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记者来到陕西省了解今春苗木生产和销售情况,正好赶上了在杨凌举办的一个苗木展销会。一大早从四面八方赶往展销会场的苗农络绎不绝,使原本宽阔冷清的街道一下子变得拥挤热闹起来。据了解,这些苗农大多是来自杨凌周边的村镇,也有的来自西安、商洛、宝鸡、榆林、周至以及延安等市县。他们辗转周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信息,捕捉市场,为今年的春耕找到种植的依据和理由。展馆内人头攒动,热闹火爆自不用说。展馆外,发材料的、卖苗子的也不在少数。经过了一个上午的熙熙攘攘,中午时分,记者看到会场上的人渐渐散去,几个推着自行车兜售苗木的农民正蹲在路边,就着初春的寒风,大口地嚼着出门时从家里带的干粮。斜靠在墙角的,满车的树苗似乎与出门时没什么两样,有的连包裹苗木的草绳都没有解开。记者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忧虑和无助。
当记者问到今年苗木的价格时,一位坐在路边的苗农缓缓地站起身来,一边拍着身上的土,一边用手指着自行车上驮着的苗子说:“现在还提啥价格,只要有人要,多少钱都能卖。你看这大叶黄杨,前几年还卖四五块,现在也就卖个八九毛钱,龙柏也不过三四块。我家的五六亩农田全种的是苗子,眼下这一棵也卖不出去,今年可咋活呀!”另一位苗农也凑过来说:“前几年都说种苗子能挣钱,这不就跟着种上了。人家种啥,咱就种啥,可没想到今年的苗子一下子有这么多,啥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辛辛苦苦种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得往里贴钱,这可真是‘驴驮的还不够驴吃的’。”
一位开着三轮农用车来的苗农,自称是来自周至县富仁乡渭丰村,车上装满了两米来长的杨树苗,一个上午也就卖了十几株,每株的价格一块多钱。这位苗农告诉记者,他们村是种植84K杨树苗比较集中的地方。2001年,84K杨树苗在当地卖得最好时每株能达到四五元钱。村里的800户村民无一例外地全都种上了这种树苗,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亩,每亩地可以出苗3000株。眼下,每株小苗的价格跌到了一两毛钱。卖了赔钱,不卖留在地里更是挣不到钱。眼看着300多万株树苗找不到销路,有的农户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将苗子拔起,种上了粮食和蔬菜,还有的一边往外起苗腾地,一边四处跑销路。全村几乎每家村民的地里都竖立着一捆捆扎好的,等待出售的树苗。这位农户忧心忡忡地说:“再过半个多月,树苗就要抽芽了,如果还卖不出去,就只能当柴禾烧了……”
离开杨凌,记者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车窗外远远望见的一块块麦田,已微微开始泛着绿色,春的气息似乎已经不远了。那些依然在犹豫、徘徊的苗农又将如何迎接这挡不住的春天呢?农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农业增效,叫农民增收吗?然而,在记者脑海中难以抹去的,那几个苗农沧桑的面容和茫然的眼神再次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在种植上,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扶持;希望在销售上,龙头企业能够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结构调整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和实惠。
但愿在来年的春天,苗农会少一些惆怅和迷茫,多一些对春天的憧憬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