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为蔷薇科花楸属落叶乔木,产于我国安徽、浙江、福建等地,以黄山及大别山为其中心产地,是我国华东特有的树种。因其模式标本采自安徽黄山而得名,现属濒危树种,故稀有而珍贵。
黄山花楸高可达10余米。小枝粗壮,圆柱形黑灰色,具皮孔,嫩枝红色,具褐色柔毛,逐渐脱落至老时近于无毛。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13至17厘米,小叶片4至6对,基部的一对或顶端的一片稍小,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但两侧不等,一侧其偏斜,连缘自基部或1/3以上部分有粗锐锯齿,上面呈暗绿色、无毛,下面沿中脉上有褐色柔毛,逐渐脱落,至老时几无毛;托叶草质,半圆形,有粗大锯齿,花后脱落。复伞房花序顶生,长8至10厘米,宽12 至1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密被褐色柔毛,逐渐脱落至果期近于无毛;花直径6至7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或近于无毛,内面仅在花柱着生处丛生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圆钝,内外两面均无毛;花白色,内面微有柔毛或无毛。果实球形,直径6至7毫米,红色,先端具宿存闭合萼片,花期5月,果实成熟期9至10月。
黄山花楸生长于海拔900至2000米的山上,分布于中亚热带山地,多见于林连或林冠空隙,阳光充足的酸性土壤中,常与黄山松、黄山栋、黄山杜鹃、三桠乌药、青茅等混生组成山地矮林或山地灌丛。
黄山花楸经济价值颇高,树皮可提取栲胶,也可造纸;其材质硬、细,可供建筑、制家具等;果实及茎皮均可入药。果实有健胃、补虚之效,可治虚劳、支气管炎、胃炎及维生素A、C缺乏症等;茎皮苦寒,有清肺、止血作用,主治哮喘、咳嗽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