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枫园林的全称是辽宁灯塔翠枫园林餐饮洗浴有限公司,从现在的规模来看,已经不是小企业了,餐饮、观赏、游乐区域占地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苗木培育基地1000亩,成型的香花槐就有200万株,员工150多人,已经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苗木龙头企业,而公司总经理郭永林却说,“我们企业小,但我们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 郭永林所谓“把小企业做大做强”的依据何在?在他讲述的翠枫园林的发展故事中也许能看到一点端倪。
“我们看中了香花槐”
郭永林说:“我们进入园林绿化市场是1996年,在行业中算是个小弟弟,但我们也要搞事业,搞事业就要像打仗,打仗要着眼于全局,搞绿化事业要着眼在全国,没有这种眼光与魄力,小公司就很难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的经验。”
翠枫园林是如何“着眼全国”呢?故事的背景是1996年8月27日,灯塔撤县设市后,园林绿化市场出现了商机。“我们在一处废置的村大队部里开始了草花的经营,利润相当可观。”
但灯塔的草花市场启动不久就出现了饱和,“我们很迷茫,没了方向,好象缺什么?”郭永林自问自答,“我们缺市场!我们要找大市场。”
确切地说,是《中国花卉报》让郭永林找到了方向,他们把眼光瞄向了全国。
郭永林说:“大家都知道,从南方引进的品种一般很难在东北繁衍,因此,我们一路北去,在通化看中了刚刚从国外引进的香花槐,并以200株的基础开始了新的创业。”
“缺少管理可不行”
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翠枫园林也碰着了不少难题。比如在搞“ 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时,翠枫园林就栽了个大跟头。
1997年引种的香花槐在2000年要进一步发展时受到了土地的限制,郭永林说:“要发展,土地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最早想到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当时翠枫园林承诺:时价430元每斤的香花槐种根以150元向合作农户销售,年底再以2.2元每株的价格回收树苗。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把种根栽进地里的2001 年春天,灯塔120天没有降雨,原来认为能出80%的树苗最好的只出了24%,最少的只有4 %。
树没种好,翠枫园林不但要兑现年初的承诺,还要按照合同赔偿农民的损失。反思之后,郭永林说,“加强内部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几乎成了我们工作的全部,我们不想再跌倒了。”
“要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公司有两次大发展,都和《中国花卉报》有直接的关系,第一次是草花市场饱和之后,我们按图索骥找到了香花槐,第二次解决了我们的全国市场渠道。”郭永林对记者说。
在销售香花槐树苗时,让翠枫园林没想到的是,名片大小的广告招徕了八方朋友,大江南北的朋友“喂”他们定心丸,坚定了他们的做苗木的决心。之后,翠枫园林开始在河北、山东等地寻找代理商,并从各地市场的反馈情况更深刻地体会市场的变化,另外还主动承担起稳定市场的责任,在大苗培育上做了不少努力。
“不能坑农害农,害农就是害自己,市场是没有止境的,走不动的只是自己的双腿。”郭永林对翠枫园林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