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柳原报道 日前,记者在北京延庆抗逆植物良种园看到,从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引种的近百种抗逆性较好的乔灌木,长势健壮。这些抗逆良种资源,将为首都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延庆县干旱山地和大兴区沙地两种典型逆境立地条件下,建设了两处良种园。良种园具有优良抗逆性材料收集、保存、实验对比、良种示范和储育等多种用途。抗逆良种园由北京林业大学规划设计。据介绍,建立抗逆良种园的目的是在北京林业大学“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收集选育的乔灌木抗逆良种和由国外引进良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乡土的和其他来源的抗逆性良种资源,建立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对比实验和良种繁育的园圃,研究良种快繁技术,为促进首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林草良种。
延庆抗逆良种园的总面积为100亩,经过1年多的建设,目前栽种植物47.2亩,收集了124个品种6000余株,设立了实验区、收集区以及育苗区。其中实验区内又分设乡土树种乔木区、乡土树种灌木区以及引进树种乔木区和灌木区。今年,良种园在引进当地部分乔灌木树种的基础上,加大了外来抗逆树种的引进力度。记者在园区内看到,从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吉林等地引进的具有较好抗逆性的沙冬青、沙枣、树锦鸡、四翅冰藜、四川丁香、柠条、柽柳等长势良好。为了保证引进树种的成活率,良种园的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在沙冬青种子处理上,技术人员分别采用了3种处理方法,找到了最佳方案,为以后的大量繁殖和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良种园栽植情况调查表上可以看出,外地引进的乔灌木的成活率都比较高,有的种类成活率已达到100%,大多数在80%至90%以上。正是在不断的摸索实验中,延庆抗逆良种实验场的技术人员掌握了一系列生产育苗技术,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推广耐逆境的优良植物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照片为常绿绿化材料沙冬青柳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