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和技术是苗木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近几年,苗木市场对品种的关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一些企业甚至把垄断个别新品种作为成功之道,屡试不爽。但当人们都开始注意新品种,并把目光集中到彩叶、常绿阔叶开花等几个特定的商业类型时,一家企业垄断某个新品种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在首届中国苗木交易会上,红叶石楠、千层金等引进品种在数家展位上出现,红花木莲、深山含笑等木兰科新品种也比比皆是。这种现象说明,一旦对新品种不能形成相对垄断,企业就失去了绝对的市场优势。与此同时,生产技术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开始逐步受到重视。
在苗交会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讲座是“容器苗栽培技术”,卖得最火的是苗木栽培容器、栽培介质和缓释肥等。一些大中企业不约而同地把发展容器育苗和容器栽培作为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小企业和广大苗农也开始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对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等种植中的技术细节更加关注。更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改善企业形象及管理模式,改变市场定位,有效降低成本。
近几年,我国的苗木产业走的是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已经有 20多个省市把花卉产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生产面积连续翻番,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一些权威部门开始思考它所带来的隐患。要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规避生产过剩等风险,必须跳出低产量、低效益的恶性循环。已经有人发出这样的警告:“国内的苗木市场已接近供需平衡点,今后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任何环节上都会有人被淘汰出局。”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保证长期供应,在成本控制上优于竞争对手,才能在产业调整期稳住阵脚甚至扩大份额。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提高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要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必须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现在,业内一些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已经更新,栽培设施和硬件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但这些设施先进的苗圃,在容器、基质和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病虫害控制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育种技术一样,这些看似细小、具体的技术问题,正是我国与园艺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本栏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