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英国出版了世界上内容最为翔实的月季全书- -《月季科学大典》。该书由英国东伦敦大学教授主编,近40名国际知名学者参加了这本权威典籍的编写,王国良教授是中国惟一参与此书编撰的专家。作为多年从事月季育种、栽培研究的专家,江苏省林科院副院长王国良对月季有着深刻的了解。日前,他向记者讲述了中国月季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
过去:我们的月季世界领先
中国的月季育种工作可以追述到宋代,在唐宋文献及明清文学作品中,对上百个月季品种有过文字记载。具体的形态特征,也可以从现存的古代花鸟画中得到佐证。如宋朝的赵昌、崔白等花鸟画大家,通过写实的手法描绘过不少月季品种。到了清朝,意大利宫廷画家郎世宁,曾用西洋画和中国画相结合的手法,画过许多月季。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出当时月季的特点:大花、重瓣、高芯翘角、花梗挺长、叶片肥大,与现代月季相似。由此可见,中国月季具备现代月季特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国外的现代月季只有百余年的栽培史。
那么中国月季的起源地到底在哪里呢?18世纪,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云南发现过中国月季的原种,但大多是单瓣、藤本。另外,在湖北、四川、甘肃等地也称发现过月季原种。日本植物学家荻原树德也曾在四川发现过威尔逊所描述的月季原种。然而,谁也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灌木状、直立型现代月季原种。事实上,唐朝以前宫廷内就曾大量种植引自各地的野生蔷薇,不同原种种在一起,增加了变异的几率,这是其一。其二,宋代以后的宫廷园艺师已掌握了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说,中国月季是古代园丁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月月红”有没有原种,只是一个可以探讨的学术问题。
现在:我们的育种工作已经落后
到了近代,中国月季的育种已明显落后于西方。在美国月季协会月季登录中心,已注册的品种约有2万个,但现代月季品种中没有一个来自中国月季育种者之手。而发达国家中,日本京城月季园艺研究所,曾到中国大量收集月季种质资源,培育的品种曾获得ARS(全美月季选育优秀奖)大奖;美国G&P公司于1976年培育出的月季品种“萨曼莎 ”,已在世界流行了近30年;其他像德国的Kordes月季育种公司、法国的Meilland月季公司等,培育的品种几乎左右了国际月季市场。现在,中国花卉市场上的月季品种几乎都来自国外,我们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购进新品种,采购种苗。
未来:希望中国月季再度辉煌
原种就是我们的优势。全世界150多个蔷薇原种中,我国占了80多个。中国还是世界蔷薇的分布中心,其主要原种就集中在甘肃、四川、云南这个大三角区内。因此,中国还有很多机会和有利条件在月季育种上做出成绩来。我们要结合自身优势来发展月季产业。首先是抢救并保存古老月季。例如,现在国际上最缺的是绿色品种,而我国古老月季中就有一个花色相当绿的“绿萼”。其次是用好原种资源。世界月季登录中心注册了2万多个品种,而这些品种所用的原种数量不超过 15个,大量原种还没有用上。例如,现在大多黄色月季的瓶插期都较短,我国云南有一种黄色香水月季的花期很长,如利用得好,完全可以育出更优秀的黄色月季品种。
王国良表示,目前我国市场上主流月季品种全部是国外的,我们要加把劲,利用好自己的资源,把月季育种事业搞上去。而收集原种、建立种质资源圃、进行远缘人工定向杂交,需要大量的资金,这需要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将其作为一个产业来扶持。只有这样,中国的月季育种事业才能重返国际大舞台,重现过去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