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云南的苗圃不断增多,苗木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业内人士普遍反应生意难做,一些后来跟风而上的苗农苗木积压,进退两难,苦不堪言。
但也有一些场主有先见之明,提前采取了应对措施。其中一类就是借助苗圃的优美环境,增开旅游休闲项目,以此来弥补苗木销售不畅带来的损失。
较早开办此类项目的当属李奋勇。
还在2001年时,云南省花协年会在大理市召开,承办单位就是当年新增选的省花协副会长李奋勇的感通园艺场。他在5亩大的园艺场内,修建了垂钓池、假山、餐厅、茶室,并设有儿童游乐场。宛如一个小度假村,年会期间,与会的二百余人坐在花木深深的小亭子中,品着用各种花卉做成的菜肴,人人都绝口称赞。自然,来这里的游客也不会少。
丽江市古城区花协会长王金龙在搬迁苗圃时,专门请人设计的新园就是公园式的。在50亩土地上挖池堆山又在小山上建起凉亭,与休闲茶室、餐厅、娱乐厅交相辉映,引得八方游客都来享受,生意十分火爆。
昆明高夫草坪园林有限公司的老总崔藏善更是独出心裁,他把距昆明市区30余公里的花木基地打造成植物迷宫,并与云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合作开展系列活动,还把基地易名翰林苑,并设计出曝书亭等文人雅士喜欢光顾的场所。
市场经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低潮到来之时,有没有勇气抵挡是一回事,开动脑筋想办法又是一回事,看过以上事例,因花木销售不畅而愁眉不展的人们或许会悟出些道道来。把死店活开,让死场活转,看能不能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