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山东菏泽普降大雨。由于牡丹是肉质根,不耐涝,当地5万多亩牡丹经受了严峻考验。本报于9 月14日刊发了《菏泽牡丹受灾严重》的文章。半个多月过去了,针对涝灾,当地苗农采取了哪些措施?牡丹死伤情况又如何呢?日前,记者到菏泽进行了采访。
记者首先来到了曹州牡丹园。园中的牡丹已经落叶,只剩下褐色的枝条在风中摇摆。种植地中有很多1米来深的沟。不远处,几台抽水泵上沾满了泥土。据牡丹园总经理赵效金介绍,他们共有牡丹基地120 0亩,园内就有600亩露地种植的牡丹。今年雨季,他们可忙坏了。“ 那几天,我天天在地里。雨大的时候,七八台抽水泵同时工作。还要挖沟排水,半米宽1米深的沟,每隔五六米一条。雨停后,地里能进人了就开始深翻,全部由人工完成。为了防止腐烂病和线虫等病虫害,还要打药。尽管很累,但八九成的露地牡丹大苗都保住了,死的都是些一二年生的小苗。”看得出,对这次“牡丹保卫战”他很满意。
在离曹州牡丹园不远的丰志花木公司,员工们正在给从地里起出的牡丹大苗裹泥。记者与老板李丰志聊了起来,他说,这次涝灾确实不小,可以说是百年未遇,他估计,整个菏泽地区的牡丹大约死了上千亩。他的苗圃由于地势较高,抢救及时,80%的牡丹都保住了。为防止后患,他们从地里起出牡丹,先用湿泥包裹根部,然后全株喷水,放入遮阴的环境中养护。等大田中的土壤含水量降下来之后再栽回去。现在正是牡丹销售季节,如果有人订货,经过处理的牡丹也可以直接出售。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牡丹种植面积达1000亩的顺达园艺有限公司。一进门,成堆的牡丹商品苗正在被消毒、分类、捆扎,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让人看不到一点受灾的迹象。说起今年的大雨,该公司高级农艺师赵弟海滔滔不绝:“我们的苗圃建在胡集镇,地势很高,土质为砂壤土。由于圃地不保水,以往每年都要浇个四五次。今年降雨量虽大,对我们却没有什么影响,等于帮我们浇水了,根本没有必要采取抢救措施。”
与曹州牡丹园相比,兴盛牡丹园的损失要惨重得多。由于苗圃处于地势低洼的前集村,六七十亩地的牡丹90%以上都淹死了。该公司一位技术员说:“死了的牡丹,有三四年生的成品苗,也有去年刚栽的小苗。没办法,苗圃地势太低,种植密度又大,水根本排不出去,最后我们只好放弃了,旁边的苗圃情况也都很糟。1亩地每年1000多元的投入就这么没了。听说赵楼村有家公司,60多亩四五年生的牡丹大苗全淹死了。”
菏泽这次大雨造成牡丹死亡的具体面积虽然还没经过严格统计,但大家估计,损失约为几千亩,其中李集村、前集村和赵楼村等地受灾严重。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的苗圃,牡丹死亡率高,在50%以上。地势高、砂质土的苗圃情况好得多。此外,积极排水、翻地、喷药等抢救措施,对恢复牡丹根系呼吸、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死亡率效果明显。淹死的牡丹中,以一二年生小苗居多,大苗根系发达,抗涝能力稍强。
受灾期间,菏泽市政府部门拨出专款购买了10台抽水机,供当地花农免费使用。同时,聘请专家对受灾情况进行勘察,指导农户抗灾、救灾。对受灾严重的地块,进行重新规划,补植。整个救灾过程中,政府领导一直在一线指挥,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