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前不久,本报记者方成在四川西部,走访了不少当地成功的苗木企业。从今天起,本版就将通过《川西见闻录》这个栏目,为读者进行系列介绍。
两年前,温江就以拥有10万亩花木市场称雄成都西部。但稍了解情况的人都清楚,那只是一个无形的市场。
然而,短短两年时间,一个占地数百亩的有形花木交易市场已在温江花卉大道和生态大道叉口处建成了,这就是成都西部花木交易中心。明年,在温江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交易区,就设在这里。
将温江的花木市场从无形转变为有形的关键人物,自然是朱拥军。 30多岁的朱拥军出生于四川资阳。他18岁就从资阳走出来,到温江来买苗子。个头不高,却很精明的朱拥军,很快感觉到:温江种苗木很容易赚钱。一株贴梗海棠,种两年,就可以卖十几元钱。
1995年,朱拥军索性把家搬到了温江。凭着卖苗子,揽工程,他的资产在川西这块盆地里不断扩大。到1999年,他已拥有大大小小8 处苗圃。
在商海里摸爬滚打的朱拥军并不满足,时刻都在捕捉新商机。建立大型花木市场,为产业搭起销售平台,便是其中之一。
毕竟办市场要花不少钱,那么朱拥军是如何在温江建起市场的呢?当记者问到这一问题时,朱拥军笑了笑,说:“做事没有机会是不行的,话要先从五博会说起。五博会在陈村办,我去了。我认为它的成功,很大程度跟陈村有个花卉大世界有关系。后来,当温江政府提出办六博会时,我就感觉,在温江办个有形的花木市场的机会来了。因为我办市场,对申办六博会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的筹建方案一拿出来,就得到了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支持使我们有了融资渠道,以及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市场在建设的过程中,区里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还常到现场搞服务。”
按朱拥军的话说,今后的成都西部花木交易中心将以“不逊于前人,无愧于来者”的气势开拓创新。不断地寻找市场商机,有了机会就抓住,这就是朱拥军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