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春雨园艺场是1980年从一亩地种菜起家的,滚动发展到今天已是一个面积800多亩的大苗圃了。园艺场总经理许先念是位淳朴的农民,他的生意经是物美价廉的产品才有市场,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技术和管理上多做文章。
许先念是先从种菜尝到甜头,再发展到栽培盆花,最后走上苗木种植之路的。20多年里,许先念一直在尝试和研究新技术。
以前日照的龙柏苗基本上是从萧山引进的,许先念花了3年时间,摸索出了北方温室内嫁接龙柏的技术。近年来,许先念又投入到流苏大桩木嫁接桂花的研究中,并获得了大桩嫁接的重大突破。
许先念认为,之所以是新技术,是因为前面无人认识和使用。新技术应用了,也不等于万事大吉,只有克服了它的弱点,创造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才算是好技术。
春雨园艺场的许春雷向记者说起了一件往事:潍坊一家苗圃看他们嫁接龙柏苗成活率高,就以比他们高10倍的工钱挖走了几个工人。虽然这几个工人严格按照园艺场的技术流程嫁接龙柏,但死亡率却很高,该苗圃损失惨重。为什么同样的技术换到别处就不灵了呢?这是因为工人们没有理论做基础,只知道怎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所以条件稍一变化就不会处理了。春雨园艺场之所以能在技术上取得一个个的突破,是因为他们深入研究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加之勇于实践,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不少苗圃发展到一定规模,容易犯“大企业病”: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加大。春雨园艺场则通过自己的一套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将800多亩的苗圃分成多个小单元,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持了苗圃的竞争力。
春雨园艺场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定:要尽量把单个苗圃的面积控制在100亩以内。这是为什么呢?许先念的理由很简单:这样的苗圃好管理。苗圃面积太大,工人来回走要花很多时间,而且雇的工人也多,二十几个人在一起工作,很难相互监督。而八九十亩地,三五个工人在一块干活,就没法偷懒了。另外,由于工人都是周围村的农民,一到农忙季节很难雇到足够的人手。如果苗圃面积小还能对付,面积大了是没法解决的,苗木的质量就要受影响。
春雨园艺场的苗圃四散分布,有些场许春雷几个月才看一次。为便于管理,他们给每个苗圃找了一个场主,这些场主都是从当地农村找的,虽有责任心,但却缺乏种植苗木的经验,这样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呢?春雨园艺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把事情简单化,一个苗圃集中种植一个产品,做到一圃一品。许春雷说:“单个品种的种植技术还是容易掌握的,施肥、浇水、打药等都已模式化,管理简单,也不容易出问题。”另外,单个品种容易做精,也可做出规模,降低成本。现在春雨园艺场主打的3年生龙柏和黑松,生产成本较一般苗圃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