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五脉白千层(Melaleuca quinquener via)是19世纪从澳大利亚引入的。当时,人们看中了这种乔木良好的观赏性和发达的根系,将之用于绿化美化以及河湖沿岸的水土保持。然而,当时的引种者怎么也没想到,这种植物在若干年后不但大量侵占佛罗里达乡土植物的地盘,而且其强大的蒸腾作用,使大量湿地干涸,其含有大量油脂的枯干叶片还提高了森林火险的等级。
在被引入了一个多世纪以后,五脉白千层已经成为佛罗里达州湿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破坏者之一,其每年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高达1.6 8亿美元,而且这种树还在以每天14至15公顷的速度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南佛罗里达(South Florida)的旱季,五脉白千层的落叶由于含有大量的油脂,给森林带来很大火险隐患,不但威胁着这些五脉白千层本身,也威胁着邻近森林居住的人们和生活在其中的大量野生动植物。
1990年,南佛罗里达水资源管理区(the South Florida Water Management District,缩写为SFWMD)开展了一项旨在降低南佛罗里地区五脉白千层种群数量的项目。项目的效果很好,在公有土地中的五脉白千层数量大幅度下降。但是,在私有土地上60至100英尺高的大树数量仍然不少。
希维尔斯(Cressida Silvers)是美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设在劳德代尔堡(Fort Lauderdale)入侵植物研究室(I nvasive Plant Research Laboratory)的昆虫学家。她表示,控制五脉白千层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这种树每年都能产生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非常容易萌发,可以很快形成新的群落。任何对这些大树的破坏行为,包括火烧、砍伐、喷洒除草剂等等,都会导致树上种子大量掉落,并在土壤中快速发芽,形成一片浓密如毯的幼苗。
传统的方法,如喷洒除草剂、砍伐等在控制五脉白千层方面还是有效的。但是,人们更希望找到一种长效的解决方案。2001年,美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展开了一项简称“驯服白千层(TAME Melaleuca)” 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全称是白千层的地区性治理与评估(The Areawid e Managem ent and Evaluation of Melaleuca)。项目的目标促进生物综合防治手段在控制公共土地和私人土地中五脉白千层方面发挥作用。希维尔斯是这个项目的协调人。
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入侵植物研究室在生物控制手段有效性的研发和评估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IPM)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研究室的专家们认为,在控制白千层的种群方面,要使用多种方法达到治理手段长期有效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更多地了解五脉白千层生物学特性,以便选择合适的天敌生物,使之不但能有效地减少目前的种群数量,并能阻止新种群的产生;同时,尽可能降低所使用控制手段对五脉白千层以外生物的影响。根据驯化白千层的项目计划,到2005年,在南佛罗里达将有数个示范基地建成。
项目负责人菲蒂尔(Amy Ferriter)表示,这个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土地管理者和所有者了解如何控制五脉白千层。项目组希望,这些示范基地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待示范基地建成后,土地所有者将可以从那里得到生物控制以及如何将传统手段与生物手段相配合的第一手材料。
希维尔斯说,单单使用一种手段来达到控制白千层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必须同时使用多种手段,包括除草剂、机械手段以及生物手段。如果将防治手段仅仅局限在一个方面,可能会造成更为糟糕的后果。
目前,学者们在白千层上面已经使用了两种控制生物,第三种也即将投入使用。
第一种天敌生物是从白千层的故乡--澳大利亚引进的白千层叶象鼻虫(O xyops vitiosa)。这种昆虫于1997 年开始投入使用。当时,研究人员在分布有五脉白千层的13个地区投放了8000只这种昆虫。现在,这些昆虫的总量已经达到数百万只,它们正在努力地吞食着白千层的幼叶。在这种象鼻虫的努力下,被寄生的白千层已经丧失了80 %的繁殖能力。这种昆虫的缺点是需要在地下成熟,因而在长期水淹地区并不适用。
另一种在控制白千层方面显示了卓越能力的生物是一种长得很像蚜虫的木虱(Boreioglycaspis melaleucae),它同样来自于澳大利亚,是白千层的老对头了。这是一种刺吸性昆虫,其成虫和幼虫都以白千层的树液为食。新生的白千层幼苗是这种木虱最理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