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价格居高不下的洋兰也进入了我国的花卉市场。蝴蝶兰、西姆比兰、卡特兰、石斛和文心兰的芳姿都让国人大开眼界。
西姆比兰是兰花中大型种类之一,也是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之一。在所有观赏兰花中,西姆比兰的生产量最大,平均市场售价也最高,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从观赏价值来讲,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中之王。
西姆比兰在国内市场上被一些人称为“大花蕙兰”或“虎头兰”。蕙兰的学名为CymbidiumfaberiRolfe.,虎头兰的学名为CymbidiumhookerianumRchb.f.。西姆比兰虽然是由兰属中的多种大型野生种反复杂交而成,但是,其杂交过程中并没有蕙兰和虎头兰的参与。所以将西姆比兰称为“大花蕙兰”或“虎头兰”从学术上说是不严谨或不正确的。
由于西姆比兰的亲缘关系非常复杂,它是人类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采取种间杂交和多倍体培育技术获得的一个新种,用种名称呼不但不准确也不方便,因此,在国际上将其属名Cymbidium作为其栽培种的总称。由于Cymbidium可以缩写为Cymb.,所以台湾省国立中兴大学的黄敏展教授将其音译为“西姆比兰”。从学术上考虑,称之为“西姆比兰”比较恰当。
目前,在西姆比兰品种当中,按花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花型,按花期可分为早、中、晚及夏秋开花等各色品种。仅日本就培育出400个以上的新品种,西姆比兰的品种非常丰富。
一、习性与栽培
西姆比兰的每一颗果实中有数十万粒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很难繁殖,传统的繁殖方法采取分株法。然而兰属植物生长缓慢,很难大量繁殖。因此,长期以来,西姆比兰一直是皇家或贵族才能够观赏到的花卉。70年代后期,日本在西姆比兰组培繁殖技术产业化方面获得成功,长期困扰人们的西姆比兰大量繁殖问题得到了解决。到了80年代后期,西姆比兰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但是,由于西姆比兰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商品化生产一直控制在少数人手中。近年我国开始栽培西姆比兰,但从生产规模和栽培技术来说,尚处在初级阶段。
从西姆比兰的形态特征来看,其地上部分是由条状叶和基部的伪球茎构成,在每一枚叶片的腋部都有一个腋芽,除了基部的几个是休眠芽之外,其上部的叶芽在条件适宜时都能萌芽,并发育成新的伪球茎或花芽。西姆比兰的根系非常发达,其根由中心部的真根和其周围海绵组织的外皮层构成,其根系一般只生长在透气透水性良好的栽培基质中,几乎没有气生根发生。
由于西姆比兰的杂交亲本均原生于亚热带海拔1500米-2500米的高原地区,属于附生兰,所以它的最适生育温度为15℃-25℃,生长的界限温度为10℃-30℃。西姆比兰在花芽分化期间对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多数品种在昼温25℃,夜温15℃时花芽分化比较顺利,且花的品质优良。如果在花芽分化期遇到高温,就会导致飞花(盲花)的发生。由于其花芽分化期一般在夏季的5至9月,如果生产地区的
气温过高,必须采取降温或异地避暑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
西姆比兰生长的最适相对湿度为60%至70%,光照强度为50000-70000勒克斯。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栽培时,5月至9月应该遮掉30%至40%的阳光,而在10月至翌年4月的冷凉或低温季节,要充分利用自然光。西姆比兰的栽培基质一般选用半腐熟的碎树皮(红松、落叶松等松柏类)、碎椰壳或火山灰土块。植株的大小不同,所使用基质的粒径也不同。一般苗期粒径要求在0.5厘米左右,大苗期要求在1厘米左右。
在西姆比兰的栽培过程中水分管理尤为重要,也是栽培过程中最复杂的管理技术之一。西姆比兰适宜的水分pH值为5.4至6.0,如果水分的pH值过高会严重抑制新根的发生和伸长。夏季,根据天气变化一般每天早晨浇一次水。7月至8月高温期可早晚各浇水一次,在低温季节每隔三四天浇一次。但由于自然气候千变万化,还要根据具体天气变化情况(高温、干燥、多雨、阴天等)进行调整。
目前,西姆比兰的种苗来源主要是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种苗,它的优点是能够确保种苗数量,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在种苗公司购入组培苗的规格一般高6厘米以上,不少于四五枚叶片,且需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驯化栽培。购苗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一般气温在15℃-20℃时比较适宜,即春天3月-5月或秋天的9月或10月,购入的种苗一般3年开花。
西姆比兰在兰花当中属于最喜肥的一种。施有机肥可用油粕和骨粉按2∶1的比例充分混合,直接施在花盆的边缘,不可浸泡发酵后浇施。因为大多数西姆比兰新品种的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