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梅桩的红颈天牛,每2—3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食的虫道内越冬。成虫6—11月出现,长2.5—4.0厘米,前胸为深红色,其余为黑色,且具光泽。白天静伏于干枝上或爬行、或交尾,卵产于被其咬伤的枝干裂口中。7月中、下旬卵孵化,幼虫在干皮下蛀食,长大后蛀入木质部,并从排粪孔中排出大量红褐色锯末状虫粪,严重时主干蛀空,植株枯死;幼虫体长4—5厘米,初为乳白色,老熟略带黄色,前胸背板前缘中间有一棕褐色长方形突起,以第二年的幼虫7—10月危害最为突出。其捕杀和防治法如下:
钩杀幼虫
7—10月发现梅桩基部有大量红褐色锯末状虫粪排出时,先将梅桩基部的土掏去一些,使虫孔完全外露,再用直径0.1—0.2厘米的铅丝从蛀道将幼虫挑出刺死。
注射农药
如果虫道深曲,不易挑出者,可用注射器往虫道里注入久效磷或内吸磷等药液,再用湿泥土封闭洞口,可杀死虫道中的幼虫。注意尽量不用乐果、敌敌畏等,以免发生药害而导致落叶。
树干涂白
成虫产卵期到来前,梅桩基部给予涂白,既可防止成虫在树干基部产卵,也可预防幼虫潜入为害。若在树干基部发现有成虫,必须立即杀死。
石硫合剂防腐
红颈天牛危害严重的梅桩,除杀灭其幼虫外,还应在干蔸上涂抹石硫合剂,以防被蛀主干木质部外露造成腐烂,也可减少天牛幼虫的再度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