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0年前,荷兰的
花卉交易环境并不理想,客商拖欠购花款、竞相压价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改变这种状况,一群花卉种植商联手创建了著名的荷兰式花卉拍卖制度,共同改善经营环境。最初,参加拍卖的花卉种植商仅仅组成了松散且非正式的联合体。很快,这种合作形式走入了正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合作形式的建立,将种植商从繁杂的日常交易活动中解脱了出来,得以专心致志地考虑如何提高花卉的质量和产量,促进了荷兰花卉产业的发展。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荷兰花卉业的增长与花卉拍卖的增长实现了同步。2004 年,荷兰两家最大的拍卖市场——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与花荷花卉拍卖市场的年营业额总和达到了35亿欧元。
随着花卉拍卖市场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一些荷兰的花卉种植商也开始对拍卖制度产生了疑问。拍卖制度本来是荷兰花卉种植商创立,并为荷兰花卉种植商服务的,但现在一些种植商认为,拍卖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关心其自身利益,而不再是产业的交易工具。另一些种植商则认为,拍卖制度使荷兰保持了在国际花卉行业的领先地位,且具有足够的公正性,完全可以适应今后荷兰花卉产业的发展。那么,荷兰的花卉业者又是如何看待这项交易制度的呢,请看——荷兰花卉业者评说荷兰拍卖系统
西维达公司要理解需求
西维达公司(H ilverda De Boer)希拉迪斯(J ohan Hilarides )说:目前,西维达公司获得花卉产品的主要渠道仍然是拍卖市场。然而,一旦由于某种原因,荷兰的产量大幅度下降,那么公司可以获得的产品数量和种类就会变得很少。花卉生产现在已经大量地转移到海外,对海外的种植商来说,机会
就在于如何绕过荷兰,寻求与买家的直接接触。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不但意味着荷兰的种植商数量会大幅度减少,荷兰很多依靠荷兰花卉领先地位来从事花卉贸易的企业也会消失。只有保持荷兰市场吸引力并欢迎世界各地的种植商前来交易,才能保持荷兰花卉市场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希拉迪斯说,花卉拍卖市场一出现,就是买家和卖家交易的地方。将来,荷兰的花卉拍卖市场仍然要成为世界盆花和切花贸易的中心。然而,他们不能忘记,一定要把荷兰原产的花卉作为向买家供货的基础。有时,拍卖市场更多地关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似乎忘记了其根本。
荷兰的花卉业是如何得到发展的?希拉迪斯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荷兰花卉行业与政府的紧密合作。如果花卉行业还希望在今后能够得到继续发展,他们就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证这一点。荷兰的花卉业曾经是一只可以下金蛋的鸡。现在,这个行业受到了来自海外的冲击,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不久以后,这只鸡就不会下蛋了。
目前,很多人都在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同时,种植商、出口商和进口商的数量正在减少。剩下的企业,则在不断扩大规模。随着种植商更多地开始与有信誉的大公司进行交易,拍卖市场所能提供的付款保障就显得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同时,大型的出口商和超市也在寻求与种植商进行直接交易。如果拍卖市场还想在今后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就要更多地对其在分销链条上的存在理由进行关注。拍卖市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种植商需要什么,种植商都有哪些客户,哪些出口商,他们又都需要什么。拍卖市场必须做到这一点,唯有如此,才能使无论是种植商还是出口商意识到,做生意离开拍卖市场不行。
资深月季种植商变化是永恒的
资深月季种植商迪克·芮肯(D ick Vreeken )说:仔细想起来,拍卖制度真的有些奇妙,种植商把他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鲜花带到一座大楼,在那里等着一群疯狂的买家给他们的产品一个价格。在我看来,拍卖制度的魅力就在于不管是谁,只要第一个按下了按钮,就会得到那批花。这个制度的另一优点则是,种植商可以很快拿到货款,这一点是有制度约束的。
在芮肯30多年的月季种植商生涯里,他亲眼看到了种植商队伍的扩大,种植商联合体的出现。他说,在生意难做的时候,种植商们都愿意团结在一起。在创建拍卖市场的时候,生意状况非常糟糕,已经艰难到了大家必须团结一致的时候。现在,事情又发生了轮回。一些种植商组织了种植商团体,这种团体往往会在拍卖市场设有代表,专门向拍卖市场的买家推荐这个团体的产品。这对希望能够继续发展的种植商来说非常关键。多年来,种植商一直处于卖方市场,而从三四年前,这种情况发生变化,卖方市场逐渐转变成了买方市场。出口商有了足够的货源,他们有了挑选的余地。现在,销售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对于种植商来说,寻求与买家的直接接触是非常自然的事。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