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记者张晓良戴劲松)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表明:利用滤食性鱼类可以直接控制蓝藻水华的生物操纵方式。中科院院士刘建康称,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武汉东湖连续15年的蓝藻水华消失之谜。
据悉,负责此项研究的谢平博士还获得了国际湖泊生态学大奖———第九届日本琵琶湖生态学奖。
水华现象,一度是困扰东湖的环保难题。水华爆发时,东湖水粘稠得难以拨动,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然而,自1985年夏季至今,东湖的水华现象神秘地消失了。专家们认为,揭开这一谜底将对治理我国太湖、滇池、西湖以及其他国家呈富营养化的淡水湖泊的污染有重要借鉴意义。
为了找出蓝藻水华消失的真正原因,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关专家开展了长达11年的研究。他们用实验湖沼学的方法,先后于1989年、1990年、1992年和2000年进行原位围隔试验,即采用放养鲢鳙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华的“生物操纵”法,同时观察鲢鳙鱼放养量与水华现象之间的关系。
试验证明,在养鱼的围隔里,蓝藻的份额减少很多,而在不养鱼的围隔里,蓝藻水华则生长得很好。已经出现蓝藻水华的围隔,在引进鲢或鳙鱼之后10天至20天,水华即全部消失。试验结果还证明,每立方米水投放46克至50克鲢鳙鱼,控制水华发生的效果最好。而放养草鱼则完全不能控制水华。
谢平等人由此揭开了东湖水华消失之谜:养鲢、鳙鱼的水域里不出现水华,在于鲢鳙吃掉了导致水华发生的藻类,改善了水质。
国外消除水华所采用的“生物操纵”法认为,放养食鱼性鱼类以消除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或捕除湖中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借此壮大浮游动物种群来遏制藻类。而谢平等人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投放牧食浮游生物的鱼类以遏制藻类滋生。事实证明,谢平等人的试验方法具有创新性。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已在滇池、巢湖水污染治理中得以应用。
刘建康院士还指出:关于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原因的研究结果不仅在湖沼学理论上有较重要的价值,对用生物操纵方式控制亚热带地区富营养化水体的蓝藻水华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