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我国的旅游资源在自然风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环境建设,而且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经济建设事业。
旅游毕竟是一项开支较大的精神生活,除了有连续性的闲暇时间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在现实条件下,大多数人的经济承担能力还是有限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只能是短期的、近距离的、低消费水平的游览。
基于以上客观情况,我们要相应地研究园林风景区的发展对策,积极开辟具有丰富活动内容的园林和距离市区较近的风景游览区,是满足现阶段人们消费水平旅游需要的当务之急。发展近郊风景游览区的建设,不但是贯彻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任务,也是适应今后相当时期内人民旅游需要的重要措施。近郊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国际旅游的需要也是一致的。
(四)人们闲暇时间增加的需求闲暇时间一般是指:人们每天除了必要的工作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如睡眠和休息等)、家务劳动和上下班往返时间以外,可供自己支配的其他时间。社会闲暇时间的总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在我们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只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济地位等原因,所占有的闲暇时间各不相同。据统计,近百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作时间缩短了一半,从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缩短到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7小时,闲暇时间由此增加了2~3倍。从日本国民总生活时间量分配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给园林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见附表)。
在我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必然逐步增加。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是件好事,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写道: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在文化享受和创造方面的活动,基本都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人们在闲暇时间内,可以从事各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可以得到愉快的娱乐和休息,可以学习自己爱好的技能,发展丰富多样的兴趣。现在社会上养花种树制作盆景的业余爱好者大量涌现,到公园游览,到风景区旅游的风气盛行起来了,这充分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闲暇时间增加的必然结果。对个人来说,是文娱时间,又是文化创造的时间。从中可以获得享受,又可在文化艺术上得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应该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娱乐活动,使人民在紧张劳动后的休息中,得到高尚趣味的精神上的享受。对社会来说,人们的闲暇时间,在高尚的文化活动中,可以得到“补偿”和发展,对个人对社会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但是,物质条件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同精神文明的进步,并不都是成正比的,这一点已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关键在于客观上要创造开展正当的高尚的文化活动的条件和场所,在主观上要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提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物质生活水平虽然很高,闲暇时间也比较多,然而腐朽堕落的现象却非常严重。在我国,闲暇文化活动中,一些消极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因此,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积极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满足人民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和业余活动的健康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园林绿化尤其是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和各种风景游览区等开放性的园林绿地,接触社会领域最广,联系群众的数量最多。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结合公园绿地的服务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可以做的事很多。充分利用绿色环境的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整洁、幽静的休息环境,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人民群众在紧张的劳动之后,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获得满意的休息。还可以寓教育于文娱之中,在游览园林的同时,向人们介绍植物学、动物学知识,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传播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所获得的精神财富。启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在人民群众中提倡利用闲暇时间养花、种树,陶冶情操,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美学素养。也可以利用公园和各类开放性的绿地大量接触群众的特点,以人们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在群众中宣传尊长爱幼、助人为乐、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的社会风尚,提倡文明活动,利用园林这块美丽的天地,充实人们闲暇时间的生活内容。
(未完待续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