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田阳报道日前,北京林业大学陈少良教授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资助,从今年到2006 年,他将得到8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深入研究胡杨的耐盐机理。陈少良是2001 年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从教育部得到的消息,在本次受资助的60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中,仅有9人获得80万以上资助金额,陈少良就是其中之一。陈少良的这项研究全称为“树木盐胁迫信号转导与离子通道及离子区隔化”,该研究将以耐盐树种胡杨为材料,通过比较研究,探明根细胞内盐离子的区隔化与盐分根冠长距离运输的关系;弄清不同种类杨树细胞质膜阳离子通道和阴离子通道的特征(包括根皮层细胞和叶肉细胞);通过探讨盐胁迫化学信号ABA和第二信使钙离子对质膜离子通道的调控,揭示不同耐盐性杨树离子区隔化及离子选择性的机制。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土地盐碱化是严重限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土地是我国林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筛选抗盐植物或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树种的抗盐性。因此,深入阐明抗盐树种的耐盐机理成为进行上述工作的前提条件。胡杨是我国西北干旱盐碱的荒漠和戈壁地带惟一能够形成森林的高大乔木树种,胡杨天然林对维持该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有决定性作用。同时,胡杨也是进行树木抗旱耐盐性研究极为难得的材料。专家指出,陈少良的研究结果将深入阐明胡杨抗盐的生理生化机制,使我国树木抗盐性理论研究进入更深层次,填补植物抗盐机理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同时,找出树木最关键的抗盐生理生化指标,应用于其他树种抗盐性的鉴别与选择,对于造林和树木抗性育种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了解,陈少良获奖的博士论文已经为这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论文从根冠通讯的角度提示了不同耐旱性杨树适应水分逆境差异的机制,提出并初步证明了根冠通讯复合化学信号的假说,并在分子水平上初步研究了不同的耐旱机理。论文的主要内容已在国际树木生理知名学术刊物《T ree Physiology》上发表,并为SCI刊物引用。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8个国家的30多位学者主动致函,对研究内容表示了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