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漳州栽培水仙花有500多年历史,流传至今主要有两个品种,即单瓣的‘金盏’和复瓣的‘百叶’。前者花朵由六片白色花瓣和黄色盏型副花冠组合而成,被称为“金盏银台”;后者花朵由六片白色花瓣和六组碎簇黄白相间的副花冠组成,称之为“玉玲珑”。因为水仙花是无性繁殖作物,一般的育种手段不能产生新的品种类型。20世纪80年代,漳州农校遗传育种研究室承担了福建省“七五”攻关项目,开展漳州水仙花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该室终于从几十万粒水仙花群体中筛选出花型变异的新类型———‘金三角’。该类型具有以下特征:1.黄色副花冠一分为三,成正三角形排列,与圆形的‘金盏’和密集多瓣的‘百叶’明显不同。2.鳞茎球不经人为的多花枝理化因素处理,同样规格的花球,‘金三角’的花枝比原有两个传统品种多1至3枝,小花数多2至3朵。3.栽培上‘金三角’表现抗病毒能力强,10多年来,没有发现由病毒感染造成“哑花”的花朵。但由于漳州农校地处漳州圆山,周围是传统的漳州水仙花产区,传统品种随处可见,很有可能混入‘金三角’类型群体中,干扰该品种的选育和纯化程序,延长其培育年限。为此,该室于1998 年把‘金三角’群体安排在海拔高度为800米左右的华安县马坑乡种植,进行反常规栽培。一、马坑乡地理条件华安县马坑乡地处漳州市北部,海拔高度600至1000 米,年平均温度17.6 ℃,极端最高温度36℃,极端最低温度-5℃,无霜期310天以上,年均降雨量2050 毫米。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对漳州水仙花的叶片生长和鳞茎球膨大十分有利。二、反常规栽培1.下种与收获高海拔地区具有秋天凉爽气候来得早,夏天炎热气候来得迟的特点。根据高山地理优势,该室在栽培上连续三年下种时间均掌握在9月底,10月5日前种植结束,比平原花区的10月下旬种植提早20至25天。三年生商品花球田间开花期大约在11月10日左右,11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花开后清香浓郁,堪称水仙珍品。大面积收获季节一般掌握在6月15日至20日,全生育期250 至255 天。2.施肥方法由于山区农家土杂肥丰富,施肥时有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并采用重施基肥、补施“花后肥”的改良施肥法。结合犁耙,亩施优质农家土杂堆肥100担,下种后一周结合清沟覆土,亩施牛粪干60篓加过磷酸钙100公斤的混合肥,另施氮、磷、钾各含15%的复合肥50公斤。12月份,田间植物摘花结束,每亩施腐熟的牛粪水50担,以补充反常规栽培因水仙花生长期延长所造成的后期养分不足。翌年2至3月份,水仙花处于生长旺季,每亩撒施草木灰100公斤,分两次进行。3.管水技术及时排灌,保持水仙整个生长期土壤湿润。1至2月份遇强冷空气,灌水保温。进入夏季雨水偏多,及时排水。4.病虫防治高海拔地区水仙病虫害发生较少,只有水仙大褐斑病发生造成危害,可以用86.2%酮大师1200 倍液喷洒叶片进行防治。2月初开始,半个月防治一次,共5至6次。三、产量表现1998 至1999 年度,三年生商品种花球种植面积1.2亩,种植数量5300 多头,“种仔”主茎围径平均14.8 厘米。1999 年6月17日收获结果,主球围径23厘米以上占48.3%,其中主球围径25厘米以上占10.1%。花球不经多花枝处理,上等花枝数5至8箭,每箭小花朵数10朵以上较为普遍。2000 至2001 年度由市科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大面积随机取样,结果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