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菊(Crossostephiumchi-nense)又称白香菊、白艾、海芙蓉、玉芙蓉,分布于我国台湾等沿海地区,在舟山群岛的朱家尖岛、普陀山、桃花岛及其他悬水小岛等也有一定分布。芙蓉菊为菊科常绿亚灌木,高30厘米至90厘米,直立,多分枝。叶互生,质柔、密生于枝顶,叶片匙形或刀披针形,长2厘米至4厘米,两面密被白色绒毛,具有芳香气味。植株银装素裹,为绿色植物类群中少有的“白叶植物”。秋至冬季开花,头状花序像金黄色的小球,直径生于上部叶腋内,具柄。芙蓉菊多野生于基岩海岸的岩石缝和崖壁上。
芙蓉菊具有耐热、耐旱、耐瘠薄、耐一定的盐碱、抗风性强等特性,但不耐水渍和寒冷。在舟山海滨地区的苗圃中,一年生小苗发生冻害的几率较大,但两年生以上植株发生冻害几率就大大下降。其适宜生长在疏松壤土中,适宜生长温度为20℃至32℃。
芙蓉菊可通过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通常在四五月进行,播种两周后发芽,在幼苗阶段最忌骤雨侵袭,往往造成幼苗毁于一旦。扦插多在春、秋季进行。芙蓉菊大苗比较容易管理,平时不需修剪,只有当植株老化开花时,才需及时修剪,去除花蕾,以保持球面状、银白色的株形。
自然状态下,芙蓉菊植株多平展,叶细密银白色,有光泽,为优良的色块拼图植物之一,又可作为盆栽、盆景观赏,因其耐盐碱、抗海风的特性,更适合沿海地区绿化,如港口码头、滨海公园的绿化及沿海风景林、防护林的营建,都可用作地被植物。两三年生的芙蓉菊可培养成矮小灌木,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地被植物片植,或以其为背景,间用其他彩叶植物组成各种图案。另外,芙蓉菊能够在较薄土层中,利用纤细密集的根系有效地吸附在岩石上并深入岩缝,植株种子极多,自我繁殖能力强,加之其极具特色的叶片,可使原本裸露难看的岩石显得生机勃勃,丰富了垂相变化。在公共绿地中,大片丛植芙蓉菊可展现其群体美,用来布置花镜、花坛,给人以庄重之感,也可与其他
花卉进行搭配使用。
目前,在浙江省内,笔者仅仅看到杭州花圃有一定数量的芙蓉菊以及舟山小区少量的园林应用,但伴随着滨海园林工程的增多,芙蓉菊这类耐盐碱、抗海风的特色植物将越来越受欢迎。
浙江舟山陈斌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