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吉林一些苗农购买的银中杨、中绥12杨树种穗扦插后,出苗率只有40%至50%。经笔者分析认为,其原因一是插穗入地前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二是插穗自身存在问题。
今年初,笔者去该省的一个市级林业局种条站,他们的杨树种穗生产车间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塑料大棚,棚中生着火炉,几十个工人在紧张的生产种穗。剪成的种穗每百支捆成一捆,堆放在大棚的各个角落,收工前装在大型编织袋中,每袋一万支,堆放在室外。从种条割取到出售,再到运到苗农手中,没有10天的时间是完不成的。经过10多天的风吹日晒,种穗已严重失水,到苗农手中后,如再不采取补救措施,插穗成活率低就不足为怪了。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从事种穗生产的单位,首先要确立对用户负责、对自己的信誉负责的理念,加强对各个工作环节的技术管理,做到当日收割的种条当日运到种穗生产现场。冬季北方雪大,可把种条直立在雪地上,或将种条基部用冷水浸沾,以冰封法防止其切面的水分蒸发。
2.生产种穗应准备盛水的塑料盆,剪切后的种穗直接放在盆中,经水浸泡2小时后再捆扎。
3.生产的种穗要及早运出,或随时以湿沙埋藏,尽量减少其露天暴露的时间。
4.购买种穗的苗农,如果距插穗下地的时间尚早,要将其用清水浸泡48至72小时,之后用湿沙埋藏。待扦插前两日取出,用1%的蔗糖液或适度的奈乙酸溶液浸泡种穗基部3至5厘米处24小时,然后及时扦插在育苗地中。插后灌足水,用土封顶,如有条件罩以塑料薄膜,待其出芽后展叶前除去封土或捅开薄膜。当然,所有这些技术措施,都必须在插穗没有严重失水的情况下才有效。如果插穗在制作过程中就已经严重失水,对这些类似柴火的插穗,再多的技术措施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