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北京市风景园林学会下属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的30多个单位和部分参展单位的代表共50多人参观了海淀公园和紫竹院公园的“迎奥运北京园林绿化美化成就展示会”。展会上设计师们对很多
花卉新品种表示出了极大兴趣,并在随后进行的研讨会上,交流了看法。
由于是为奥运会做准备,参展新品种都具有抗夏季高温高湿、植株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等特点,像地涌金莲、华北香薷、紫苷蔗等都是首次应用于园林绿化中。一些最新选育成功的品种,如夏菊系列品种、白蓼、白花酢浆草、韭菜、观赏椒等也因为良好的观赏性引起了设计师们的注意,石景山区园林设计所的一位设计师表示,见到了很多从没见过的花卉品种,而且都长势良好,希望引入到以后的工程设计中。在了解了蛇莓、紫花地丁和连钱草等既可用于花境,又可作地被的阴生花卉,且具有喜阳又耐阴,耐旱又耐湿的突出适应性后,很多设计师都表示以后会在工程中更多的应用这些品种。
同时,设计师们也对新品种的应用前景表示了关注,比如作为工程投资中的重要部分,新品种的市场价格大概是多少;有什么病虫害,怎样防治;而最主要的还是很多新品种虽好但苗圃的种植量却很少,根本不能满足工程需要。这其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于设计师和生产者之间的老问题了。对此,参加研讨会的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徐佳处长认为,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双方的信息流通,例如设计单位要提早向生产者预定品种、规格和数量,而生产者也要让对方知道你有什么苗子,有多少。这些信息的交流需要由政府或有关组织组建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