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空间。但笔者认为,专类苗圃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在苗木业发展初期,专类苗圃就存在,如萧山的龙柏、奉化的五针松等,都是种植者“一户一品”在生产。这种单一品种的种植模式有很多优点,比如技术较易掌握、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便于打响知名度等,较适合于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种植户。随着园林建设的发展,绿化用的苗木品种越来越丰富,一些原来不起眼的水生植物、果树等需求大增,经营这些植物的特色苗圃也随之而起,专类苗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不仅有三五亩的小苗圃,也出现了生产面积达数千亩的樱花专类苗圃、梅花专类苗圃等。
尽管有很多优点,专类苗圃也有先天的缺陷: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市场风险较大。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种植者会发现生意比较好做,而一旦市场不景气,很难有回旋的余地。像今年中小规格的香樟、杜英严重积压一样,如果一个起步较晚的苗圃只生产这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品种,几乎就没有收入。资金雄厚的可以坚持几年,否则只能忍痛倒闭。这个风险几乎很难避免,因为全国苗木生产市场相对不透明,很难正确预测某个品种今后的供需情况。而经营比较杂的苗圃,则可东方不亮西方亮。另外,品种单一客户类型也会比较单一,数量也少,不利于苗圃的长期发展。
专类苗圃这种生产模式有利有弊,目前其利润比综合类苗圃好一些,但风险也大。至于究竟采用哪种生产模式,生产者需结合种植的品种、市场及自身情况来定。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