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小松报道 10月10日至12日,在时隔2年之后,中国国际草业博览会又在北京召开了。受行业不景气的影响,本届草博会仍显得有些冷清。 草博会始办于1999年,其后连续举办4届,成为草坪业内影响力最大的展会。今年,更名为中国国际景观、园林绿化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国际草业博览会举办了,会场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里位置较偏的5号馆。 与前几届相比,本届草博会展出内容扩大了,除了占主导的草种、园林机械、喷播设备等产品外,还有十余家苗木和园林资材企业参展。但展会规模并没有超过上一届,北京几家以往的参展大户这次甚至没有设展位。记者在现场看到,10日上午会场内还是人潮涌动,中午过后展厅就变得空荡荡的了。原定于11日上午9点举办的讲座,因听众太少推迟到9点半才开始。 最初的几届草博会人气很旺,规模逐年扩大,2002年开始回落,2003年陷入低潮,随后草博会停办两年。为了办好本届草博会,主办方不仅扩大了招展范围,增强了宣传力度,工作人员也很早就开始了招商工作。 “现在挣钱太难了,参加这样一次展会,100吨草种的利润就没了。”北京一家知名草种经销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还是你们财大气粗,我们是没钱参展的。”北京另一家草种公司的经销员说。来自哈尔滨的一位观众告诉记者,当地经销商都知道草博会,最后来参观的人没几个,“没挣到什么钱,来一趟又不少花钱,就不来了。” 据了解,除了同行间低价竞争造成利润过低外,一些企业不愿参展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近年新进入行业的企业很少,展会的作用下降;二是行业内的产品、技术变化不大,对观众吸引力下降。
记者感言:
少与多 等待两年之后,还是没迎来最初的火热。两年时间虽不算长,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人的身份,两年前还冠以某某公司业务经理的头衔,再见面时已是自己开的公司的总经理了。而且这样的变化还不在少数,草坪业内的老板是越来越多了。 这或许可以解释参展企业不多的部分原因:分粥的僧越来越多了,而盛粥的锅还是那么大。这可以从大家经营的业务中看出来,多数是草种及一些养护产品的经营、承揽绿化工程和绿地养护等业务。新开辟的领域几乎没有,转行做别的行业的也很少。 相对来说,草坪行业进入门槛是比较低的,能谈得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很少的。既无核心技术,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大家只能拼价格,最后大家又一起受苦。这固然可以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来解释,但也突出地反映出行业组织和规范的缺失,这是业内急需改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