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又称基因资源,它蕴藏于各类种质材料之中,涵盖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我国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园艺生产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载体。可以说,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和开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植物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野生植物因其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多种物种起源,一直被人类作为优先保护对象,加倍呵护。据统计,世界上的生物存在109种不同的基因,但这些基因仍是一种可耗竭资源,通过保护,种质资源才能得以保存,实现永续利用。但在近几十年里,我国约有5%的生物物种灭绝,约有10%至20%的物种濒临灭绝。物种的灭绝即种质资源的灭绝,因此,野生植物的保护实质上就是种质资源的保护。
野生植物是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性基因。人类很早就在生产中有意识的开展对种质资源的利用,但此举也使相当数量的种质资源遭受破坏。近年来,全球每年可能失去1.5 至5万个物种,每天可能有40至140个物种灭绝。因此,野生植物的保护,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湖北省保康县为例,简述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保康县地处北纬31°至32°、东经110°45’至111 °33’的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有珍稀树种6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水杉两种,二级保护树种鹅掌楸、水青树、连香树、香果树、杜仲、峨嵋含笑、大聚青杵、巴东木莲等11种,三级保护树种领春木、红豆树、紫茎、银鹊树、青檀、桢楠、黄山木兰、华榛等多种。目前,这些种质资源均得以定向观察、实地考察和直接采集,并整理成《湖北省保康县树种资源调查研究成果汇编》和《林木种质资源资料汇编》二册。据统计,该县目前共有109科305 属1018 种(含变种)野生植物,占湖北区系科数的63%、属数的27.5%、种数的26.2%,占中国区系科数的41.8%,属数的10.2%、种数的4%。近几年,保康县还发现了大面积野生植物群落:野生蜡梅4000 公顷100万株、野生牡丹166.6 公顷50万株、原始紫薇880.7 公顷50.55 万株、红豆杉20 0公顷50万株。可见,保康县种质资源异常丰富,保护好这些野生植物不仅对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群落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意义重大,也是促进我国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为使零星分布、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保康县在就地保存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1985 年建立了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1996 年又建鹫峰自然保护区、1998 年再建红豆杉自然保护区、1999 年新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今年8月份,保康县人民政府又将鹫峰、野生蜡梅、五道峡、红豆杉四个自然保护区升级申报市级自然保护区。此外,保康县还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保护种质资源的延续和安全:他们在刺滩沟林场建立了万亩蜡梅纯林保护区,繁育了千亩蜡梅林、生产了万盆蜡梅盆景;发布《保康县野生牡丹资源保护暂行办法》,开展牡丹与芍药、牡丹与牡丹的种间正反杂交,建交牡丹基因库;在龙坪镇建成百亩野生苗移栽驯化试验基地,共进行野生植物有性和无性繁殖试验10万株,成活率在5 0%以上;收集5种22个品种的野生紫薇4987 株,建成紫薇品种圃和基因库,开展紫薇快速繁育研究。
保康县对有限的种质资源实现“全面封禁、分区试验、规范运作、有序开发”,对物种灭绝和优良基因的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此,笔者希望全国各地的园艺工作者们都能行动起来,为保护我国的种质资源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湖北省保康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