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在郫县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产业分布相对规则。从郫筒镇至花园镇为苗木、盆景、国兰专区,从郫筒镇至唐元镇为草花、盆花专区,而沙西线(成都至沙湾的西延线)则以打造生态旅游为主……基本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专业区域化已经初见苗头,而这和当地政策的合理引导关联甚大。 据了解,这些专区并不是当地政府硬逼专类企业或农户过去生产,而是经过大量调研,充分了解各专区原有优势资源后做出长期规划,并辅以优惠政策引导专类生产者进入。如苗木生产者按照政府规划进入苗木专区,则会享受到相关补贴及减免部分税收,而进入其他专区则没有任何优惠政策。这样一来,相关企业自然会各进各区,从而达到政府建设专业生产区域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人搬到了一起,感觉有些浙江纽扣村的味道。这种细化的专业区域生产使得当地花木产业有了更浓的工业意味。资源的重新整合也使得当地更容易出现专类的生产者联合体,无论对抵御风险还是拓宽渠道都是一件好事。目前,也许郫县政府的这个策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假以时日,必然会体现出它的后期优势。同时,笔者也认为,想实现专业区域化生产只依靠龙头企业的市场行为还是有些苍白,政策引导这股“劲风”还是不能少,希望更多的苗乡、花乡政府能为实现专业区域化生产想出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