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业经过了高速发展、行业严冬,到现在的平稳前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从宏观角度考虑行业发展的问题。苗木业专家闫大成在前不久举办的一次业内会议上,以山东省苗木业发展为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仅对山东苗木业,相信对于全国苗木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将其发言要点在这里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编者
一、机遇
山东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地增长,拉动了城市园林绿化业不断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仍然较大,例如高速公路新线的开工,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创建等都包括绿化项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兴起,为城乡绿化开辟了新的空间。总之,苗木的需求空间很大而且较为稳定,机遇是客观存在的。
二、挑战
1.苗木大量需求时期,扩大了种植面积;苗木大量集中上市的时候,需求量开始减少
1998至2003年,山东省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高度重视绿色通道和生态环境建设,苗木需求量迅猛增加,杨树苗热、新品种的大量引进和常规苗木价格的持续上涨,大大激发了育苗人的激情,促使了育苗户的增加,使全省育苗面积在5年内翻了两番,增加到120万亩。2004年之后,随着大规模生态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的基本结束以及国家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整,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建设受到一定限制,苗木需求量开始整体下降,尤其是用于公路绿化的常规苗木和速生丰产林苗木,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2.价格普遍下降,培育成本上涨近两年来,由于苗木供应量的增加和社会整体需求量的减少,苗木价格迅速下滑,常规绿化苗木与2003年相比,平均降价50%以上,多数引进的新品种苗木,不得不忍痛降到成本价之内销售。与其同时,全国性的生产资料、土地使用、苗木养护等费用较大幅度地提高,苗木培育费用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倍还多。
三、对策
1.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只有把苗木产量降下来,才能提高经济收入
高产带来低收入,这个现实太残酷了。在当前苗木经营中,高产带来低收入的例子太多了。例如,胸径5厘米的法桐,今年卖出5棵的收入不如2003年卖出3棵收入的钱多;1999年定植胸径2.5厘米的国槐,种植密度220株/亩的2003年卖苗后的收入,高于密度440株/亩2005年卖出的收入,就是说每亩产量增加1倍,而且多培育了两年,收入反而降低了。
产生这种结果,有两种原因,其一,当产量大幅度提高时,市场价格降低;当苗木产量超过需求量时,多余的部分苗木就是降低价格也未必卖得出去,因为苗木不是生活必需品。其二,苗木规格不同,价格悬殊较大。大规格的苗木比小规格的苗木价格高出1倍或数倍,当单位面积的种植量超过标准种植量时,苗木的胸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这时只能在间苗的基础上延长生长年限才能达到工程苗的规格,费工费时。
如何降低产量,从表1可知,常规品种中等规格的苗木普遍偏多,而且种植密度较大,应把中等规格的数量降下来,减少这种苗木集中上市的数量。可采用淘汰劣质、分散经营的方法:1.间除被压苗、弯曲苗、弱苗和病虫害苗;2.隔行或隔株间除1/3至1/2甚至2/3,改变苗木的使用性质或者报废一批;3.移植一部分苗木嫁接其他品种,如国槐嫁接金枝槐、金叶槐、龙爪槐,白蜡嫁接金枝白蜡、红叶白蜡或截干培养造型苗木等;4.卖大留小或卖小留大,保留规格一致的苗木继续培养。
2.尽快恢复小苗的繁育,扩大灌木、地被植物的生产
从表1还可看出,新育苗除了侧柏多、黑松较多之外,其他品种都很少。这又造成新的种植结构不合理。也许很多育苗人认为,当前苗木产量大,需求量小,不需要生产新的苗木就够用了;一部分人仍心有余悸,现在的苗木都卖不了,再培育的苗木就更难卖了。
现代企业与同行之间的竞争,不是打压对手、消灭对手,而是不同于对手,走出另外一条路。2003年之后,与其说苗木产业在低谷中徘徊,不如说苗木产业正处于调整、稳定的发展中更为确切。因为1999至2003年是苗木生产“大跃进”时期,特殊年代有其特殊性而无可比性。2004至2006年,尽管苗木的需求量没有1999至2003年大,但仍比1999年前大得多,并且无较大波动。因此,今后的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快速的增长,绿化苗木的需用仍然呈稳定地发展态势。如果不尽快恢复小苗的生产、繁殖,势必造成苗木产量供应不上,3至5年后大中型规格的苗木将出现短缺。至于地里现有的多年生的小规格苗木,属于被压苗和“老生苗”,没有再继续培养的价值。如果谁能及时抓住这个商机,繁育适量的优质小苗,谁就能在今后几年里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作为一个育苗户要了解苗木行业内的各种具体变化很困难,但把握变化的整体趋势很关键。尽管人们已意识到城市生态建
[1] [2] 下一页